中国石窟之麦积山石窟第一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中国西北部城市甘肃天水市,是一座掩映在青山中的小城,这里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路西去,佛教东来,佛教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在这里融合,造就了“丝绸之路东端的璀璨明珠”--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这里松竹丛生,山峦迭翠,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在中国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这些窟龛分布于东、西两崖,有的距山基约30米,有的达80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

    进入麦积山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

    那么,如此艰巨、宏大的工程,人们是如何完成的呢?

    麦积山石窟这么高俊的山崖,它最初的开凿方法最早的记载就说是它是砍尽了山柴,堆砌这个开凿麦积山。它开凿的方法肯定是由下往上堆积木头,然后洞开凿完然后再拆木头,它实际上逐渐的向上、向东西两侧发展的这么一个顺序,它主要是搭建古代比较成熟的木质栈道的方法,在麦积山应用的非常好。

    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工匠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

    像这种大的砖孔,三十公分以上的砖孔就是为了搭建栈道,施工用的栈道。比较小的砖孔当时是为了施工工艺,当时泥层是沙砾岩的,当时如果大面积贴的话不太牢固,还会脱落下来。当时工匠首先打下木桩子,打下去以后,把泥层和木桩子之间的粘接力,把泥层挂住。

    木质结构的栈道层层相连,直达顶上,气势非常壮观,这也是麦积山石窟与其他石窟不同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今,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山上栈道变得更加宽阔整齐,安全可靠,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进入各个洞窟,远眺山下美景。

    现在看到这个栈道就是加固工程以后所修筑的水泥栈道,原来它都是木质结构的栈道,他是层层相连的直达顶上。

    麦积山石窟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

    据记载,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22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

    在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当数第四窟的七佛阁。

    七佛阁,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是麦积山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窟顶为单檐庑殿式,前有七间八柱长廓,廓后作七个并列顶四面坡顶的方形大窟。窟高15米,宽31.7米,深13米。由于唐开元22年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前廊六根列柱及顶部平基崩塌无存仅留两侧石柱。

    据史料记载,七佛阁是北周武帝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所造。窟内壁画、浮雕、影塑、造像等极为精美,其建筑的宏伟和艺术性,可以和世界上伟大的石窟建筑--印度“阿旃陀”石窟相媲美。

    可以说,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中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它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