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雕艺术瑰宝安岳石刻第二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在安岳县石羊镇,华严洞窟旁边的“三教合一”龛说明了当时普州人信奉的是佛教、道教、儒教。专家分析认为,三教合一现象之所以在四川安岳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相传,中国理学鼻祖陈抟就是安岳人,他在当时极力主张儒、释、道三家相容共处。

    他当时就很推崇儒、释、道三家合而为一,他也推崇三教各司其责,也就是各人信守各人的教义的教化,大家不能互相排挤,不能相互冲突,这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地方有体现。

    在般若洞的顶部,一个特殊的图案也显得十分神秘,关于它的意义,每个研究者都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完整地破解这其中真正的奥秘。

    就是在这个三教合一龛上头有两个“人”字颠倒颠(方言,倒过来的意思),当地有句谚语叫两个“人”字颠倒颠,哪个认到是神仙,这个图案是国内外学者,佛教界的高僧很多人研究过的,至今都是一个迷。

    在安岳县石羊镇的毗卢洞,雕刻于宋代的观音造像因其夸张、生动、丰满的造型与其它任何地方的观音像形成鲜明对比。据当地人介绍,这尊观音像有四个名字,其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字当属风流观音。这种夸张、开放的艺术风格在全国佛雕之中显得非常罕见。

    这个观音像至今有977年了,在900多年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娃娃,穿着唐朝的宫廷服装,但是身体好多地方都裸露在外面没有遮住,袒胸露背,还有她打一个光脚板,还是个大脚板,翘脚而坐所以这种神态这种穿着打扮,就显得风流倜傥、风流潇洒,所以人们称为风流观音。

    陈登富老人介绍说,这尊观音像还叫紫竹观音、水月观音以及翘脚观音。相传在北宋年间一个乳名叫紫竹的姑娘为民除害,杀死了经常祸害百姓的老虎。

    当地就平安了,当地老百姓就认为少女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当观音菩萨来尊敬,于是以她为模样,而打造的观音像。所以当地少女形象当菩萨那样尊敬,不是真正的观音,是当地一个女英雄的形象。

    陈登富是个土生土长的安岳人,对安岳石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在毗卢洞内生活了30年,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毗卢洞内有许多非常神秘而又无法破解的谜团。

    陈登富在毗卢洞窟发现,其中一个石刻洞窟门上同时出现了风格迥异的三种字体。他询问过很多专家,但没人能够回答这其中的缘由。

    一幅对联三个字体,有啥子字体呢?有宋代的楷书夹杂行书,横联又是秦朝的小篆,是四种字体而且每个人写,有的人上联写的好下联写的差,上联很有骨力,写得比较好刚劲有力,下联写的赖趴趴的写得差写的瞥,所以那幅对面就很有研究头。

    此外,他还发现有石刻雕像上出现了现代的简化字,在900多年前,简化字的出现是相当奇怪的。

    在毗卢洞窟中,每个佛雕都独具特色,形象栩栩如生且与众不同。不少菩萨雕像也因为他们匪夷所思的装饰而引发人们多年的猜测,显得谜团重重。

    就是毗卢佛柳本尊那个像里面,菩萨戴两顶帽子,全国各地菩萨戴都戴一顶帽子,她戴两顶帽子。

    据安岳县文物局介绍,在该县的69个乡镇中,分布着唐、宋、明、清摩崖石刻造像230处和40万字石刻经文。根据初步的文物普查,全安岳境内有古石刻多达10余万件。在这些石刻中,像陈登富老人说的这些不解之谜比比皆是,需要专家进一步地去研究和解读。

    有专家表示,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往往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早期时代,而重庆的大足石窟则是晚期代表,在这其中,安岳石刻则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的石刻是上承敦煌、云冈,下启大足,那么它在中国这个石刻艺术史上,居于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大足石刻是我们安岳石刻的一个传承,它从年代上讲,比我们最早的(安岳石刻)差了400多年。普州的匠人在完成了安岳的雕刻以后,再慢慢的到了大足进行的石刻造像。

    长期对安岳石刻进行研究的付常志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均在中部地区,因此佛教传播、石窟寺的开凿多在北方和黄河流域一带。然而随着唐朝和宋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佛教石窟造像也由北向南推移。他认为,安岳石刻的发展与唐朝的安史之乱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为什么北方的雕刻从安史之乱后渐渐走向了衰弱,四川特别是我们安岳开始走向鼎盛。我想这个跟的当时安史之乱后,皇帝往四川跑,带来一批工匠(有关系),然后他们作为雕刻艺术的先辈,我们安岳的匠人跟到拜师学艺,然后再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据安岳县志记载,安岳在唐宋时期,曾经五里一庙,十里一寺,佛教文化在古普州非常兴盛。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