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在中国,乃至世界,恐怕还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景德镇一样,可以依靠一种产业辉煌1000多年而不衰。景德镇陶瓷,汉唐时代已有,宋元时期进入鼎盛,随着元代对外贸易,特别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景德镇的瓷器走向世界,让外国人嗔目结舌,赞不绝口。

    清代督陶官唐英说:“瓷器之成,窑火是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窑炉,瓷器便无从出生。一窑瓷器好不好,往往就靠一把窑火,陶瓷因此被称为“火的艺术”。千年景德镇的辉煌就与这千年未断的窑火息息相连。

    景德镇的标志我把它定作为景德镇柴窑,因为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真正的来看就是窑炉的发展历史,全国各地的窑炉汇聚在景德镇,在景德镇生存下来,在景德镇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独特的窑炉。那么,葫芦窑就成为它第一代最独特的窑炉,只有景德镇有。 

    窑火千年始昌江。全国各个地方窑口断代,景德镇却一直在创新、在发展:从宋代龙窑,到元代馒头窑,从明代葫芦窑,到清代镇窑,每一次窑型的演变都昭示着景德镇陶瓷技艺的发展。

    景德镇成名于世界的第一座窑,就是明代的葫芦窑,景德镇最著名的青花、釉里红等最好看的瓷器就是从这个窑烧制出来的。站在葫芦窑内,景德镇陶瓷学院冯青教授告诉我们,每座民窑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每个细节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

    这个区域是最高温的地方,这里可以烧出最好的瓷器。那么这里温度慢慢传过来,一层一层的层流,起着保护的作用,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用这样的耐火材料,能够煲出1300度的高温,这就是砌筑的技术,非常得意。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历史尘烟已渐渐散去,人们为文化遗产的支离破碎而痛惜,四处寻觅景德镇千年瓷艺的传承。研究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发展,窑系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窑得不到发展,陶瓷产品就难以出新。因此古瓷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史。

    因为窑炉跟陶瓷不同,传世的陶瓷还有那个出土的陶瓷,有很多完整器型,但是这个窑炉呢?它这个窑包只有这个御窑厂的遗址,这个我们景德镇很多地方到处都有,但是完整的窑包,年代太久,都倒掉了毁掉了,不能看到这个窑炉的全貌。

    为了让陶瓷艺术能够延续下去,从20098月开始,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始了景德镇传统古柴窑的抢救复烧工作。周荣林找来了全市为数不多的传统老艺人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授,考察、研究,最后一致决定,复烧古窑。

    应该说景德镇对陶瓷发展最大的一个贡献之一应该是窑炉的贡献,非常大,它利用了我们现代的燃烧学,传热学,高温流体力学,空气流通学,是综合的结晶,在我们的窑炉上体现,说明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在没有温度计的时代,烧窑的火候、窑炉的温度,凭借的全是把桩师傅的一双眼睛。景德镇有句俗话,“十年难出一个把桩师傅”。胡家旺,在这把交椅上坐了20多年,年近古稀的他,被称为“景德镇最后一位把桩师傅”。

    作为一个把桩师傅来讲呢,不但要懂的整个成型的生产过程,包括泥料配方,还要懂得一点天气啊,柴火质量啊各方面的东西,你都要有所涉及,不涉及的话对整个烧成器皿啊,很难提高,你就不能烧出合格的产品出来,要求是很高的。

    清代镇窑复烧成功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让人们亲眼见证了“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术”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此后,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六式窑相继成功复烧。从此,古窑民俗博览区走上了一条在复烧中进行保护的“活态传承”之路。但是,“复烧之路”任重道远。

    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文献资料记载,没有技术资料,不像现在样的,现在一个东西我们有个图纸啊,尺寸非常完整啊,过去没有啊,我们没有啊,只有一些图例像《陶治图说》啊,《天工开物》啊,这些图例是非常简单的,草画的。

    除去窑口设计的难题,如何还原当年的烧制技艺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挛窑”指的是砌窑和补窑,靠的全部是手工操作,不借助任何工具,挛窑老艺人他们并不懂现代的物理学、热工学原理,他们有的只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

    可辛苦了,在冷的1月份,我们就用手去托着泥巴,当时用开水放在泥巴上面,要钻这么高。各种各样的窑,当时没有图纸,现在才有的,里面有小转接,你接到哪个位置,你要懂得哪个位置,没有资料的。

    从清代镇窑复烧,到明代葫芦窑的复活,再到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一座座古柴窑,穿越历史的时空,复活在人们的眼前。

    这个技艺如果再不抢救就失传了,失传的话对我们来讲,对景德镇来说,对古窑来说,技术没有了就没有了,这对整个民族工业来讲是一种损失,所以景德镇陶瓷的传统技艺我们人类应该保存下来,应该传承下去。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科技的进步,传统窑炉啊,毕竟还是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慢慢的要被现代的东西所取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作为一个把桩师傅,最后一个把桩师傅,对我来说是赶上这个机会,其他人没有机会做这个工作,而我是几十年我坚持下来了,我作为窑里面的最后一位把桩师傅,这个机遇我感到荣幸、高兴。

    白驹过隙,时间匆匆流逝,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变化翻天覆地。千年窑火的传承不熄,景德镇古窑民俗的活态传承,告诉人们,承载千年景德镇瓷都地位的不仅仅是绚丽灿烂的陶瓷艺术,景德镇的历代古柴窑同样承载了瓷都历史文明的辉煌。正是这些伟大的古窑孕育了千古的传奇,让一个国家冠以其名。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