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南大街第二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44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0 意见反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1997年,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组织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而南大街正是这一画卷的集中展示。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平遥古城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城内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平遥建筑格局有“龟城”之称,街道呈“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土居中央,就形成了一个土字,在平面上就形成了土字了,这个土字就是中央无极土,正好就把平遥城主要的地方一下子覆盖起来了,这个土字的竖划这一竖划正好就是南大街,这样的一种规划思想正好迎合了当时儒家思想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想是这个意思。

    由此遥想,在平遥古城建设之初,建造者是根据旧时规制,将南大街确定成为城中主干道。因平遥古城又称“龟城”,南大街被认为是龟之脊梁骨。

    还有就是中轴线,那么它以南大街为中轴线,这就让它就形成了什么局面?就是左文右武、左神右人。左道观右寺院,道观并存,人神共治,文武相成。

    明清时期,平遥商业逐步繁荣昌盛,店铺种类涉及各行各业,此时的南大街盛极一时,“协同庆”“裕泰厚”等票号、钱庄也相继在平遥南大街问世。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也在离南大街不远处的另一街道上诞生了。之后,这些钱庄、票号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随着业务的延伸,分号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平遥的票号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多达22家,清朝年间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如今依然高耸的市楼是平遥特有的财富象征。

    这个市楼啊,人们一看到市楼就想到了平遥就想到了票号,就想到了银子,就富了这么一条街,这条街就富了这么一座城。

    票号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清代康、雍、乾、嘉年间,本邑当铺、账局、钱庄、银楼等组织已初具规模,商业与金融业的繁荣为票号在平遥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曾经垄断了中国的汇兑业务,开创了中国金融的先河。

    然而,对于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当时并没有一个安全保障机构。在中国历史上,驿站是各地传递物品的主要渠道,最早的驿站可以追溯到隋唐年间,但当时的驿站仅限于朝廷官府之间传递信件或物品。在这种情况下,镖局应运而生。

    从太原到西安吧比如说,平遥是个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商业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发达起来了,在五六百年以前吧,比如说,当时流通的不是纸币流通的货币是银两,银两需要运送,运送银两怎么办,在路上不安全,就需要有镖师,镖局啊。平遥城里镖局很多,就南大街这条街就有两三家,其中这个就是当年的一家。(用部分画面穿插在同期人物出境中)

    明清时期,随着各地贸易往来的增多,以及后期金融业的兴起,民间逐渐出现了镖局,而山西人在外经商的人很多,这给山西人创办镖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镖局的兴起为大量贵重货物、钱财银两远距离运输提供了得力保障。当时平遥最有名的镖师名叫王正清,此外还有祁县的戴二闾和文水的左二把,三人并称“华北三杰”。

    1910年以后,随着近代银行业兴起,票号就逐渐衰落而被时代所淘汰。而在金融界活跃百余年的“日升昌”票号也于1914年被迫关闭。与票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镖局也随着票号的衰落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尽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但这里所包含的中国票号文化则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

    数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商人带着不同的方言和风俗,带着各地的财富、惊险、骄傲来到平遥,创造出了非凡的商业业绩。而作为平遥城脊梁的南大街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是古城中最繁华的闹市,焕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

分集列表 (共687集)

一大早,马自正换上保安族传统服饰,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他是当地顶顶有名的刀匠,在他的心中,每一把刀都是有生命的。

对于保安族人来说,刀也同样是他们的生命。炼炉内熊熊的火焰似乎可以将人们带到800年前,元代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的刀光剑影中。

我们的保安腰刀自古以来是军工场发迹的,我们的祖先给成吉思汗打过兵器,后来成吉思汗要刀枪入库、马上南山,把我们的祖先安置到青海省同仁县。

马自正讲述的这段历史也是保安族先民最初的由来。据史料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领蒙古远征军征服中亚细亚,军队中补充了大量从中亚诸国强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这些人后来被组建成“探马赤军”,驻扎在青海同仁地区,他们大多数从事为军团打制铁器、刀器的营生。他们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渐形成了保安民族。

慢慢地成吉思汗的兵解散了以后,保安族人自己拿手艺生存,艰难地生存,后来保安族人说我们金手银胳臂,自己把刀打造成规模性的产品。

140多年前,保安族人东迁经过积石关,来到现今的大河家镇,单从行政名称上来说,这里的地名很少有人一遍就能记住,它的全称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

(以前)那时候没有汽车,人都是骑马走的,如果不带一把刀的话整个几站的路程走不过去,拿多少钱也走不过去,当时我们保安族人这么说的,拿一把好刀寒气逼人,一把刀拔出来,土匪也好,力气大的也好,一下子就吓软了。

马自正早上处理的第一块刀坯已经红透,轮番落下的大锤,神奇地改变着刀坯的形状。轮番地捶打,反复地加热,四四方方的钢铁被不断拉伸、打薄,一把刀的雏形也渐渐清晰,然而,接下来的工序却是一把保安腰刀生命的转机。

烧红的时候什么样的钢,用什么样的淬火法,保安腰刀讲究的是又要硬度,也要柔和性,硬度高了刀子容易断,硬度低了软。

没有文字性的技术标准,一切都在刀匠手眼心相通后的判断下进行。淬火后的刀需要进一步的打磨,现代化的砂轮代替了最初的石磨以及特殊的加工方法。

(钢锉)刮成(形)以后,以前都是土磨磨的,土、石头磨的,自己手工磨,盐磨,加上些盐,放些盐,就是盐磨,现在是砂轮机磨。

然而,一把真正的保安腰刀需要几百道的工序,现代化的工业依旧无法替代手工制作的繁琐,正因为如此,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艺才得以保留,也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空气锤,只能加工个粗加工,就像磨刀的砂轮机,能磨一个粗加工,细节的都做不了,也完成不了整个程序,它仅仅是完成两道工序,保安腰刀最多的工序要几百道工序。

技艺的复杂也同时决定了掌握者的权威,想要拜师学艺,就要经过一段常人难以接受的心智与体力的磨砺。在马自正家的院子,侄子马鹏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给刀抛光。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打刀的。

我从12岁开始学的。

(记者)现在多少年了。

现在已经做了13年了。

(记者)13年的手艺在打刀的家族里面算什么水平。

严格来说算是初学者阶段。

如果是亲戚,或者子承父业的情况,学徒打杂的时间便会缩短,如若是拜师学艺,学徒在三年之内不能接近火炉,也不能动与刀相关的各种工具。

大概将近十年之后,如果悟性较好,手艺学成,徒弟便会宰一只羊,并炸好一种叫油香的面食款待师傅,师傅则要送一把锤子、一把钳子、一把子,然后亲手为徒弟盘好炉子,这就算徒弟正式另立门户了。

数百年的演变,随着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刀身上自然形成水波纹的“折花刀”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当时我听说过这个折花刀,也听说过千锤百炼,很多人听说失传是刀做工很难,做的时间比较长,工序上繁琐。

由于保安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对于“折花刀”的传闻除了千锤百炼这四个简单的字,再无任何信息可循。这把刀只是传说还是真有出现,刀身上的水波纹又是如何形成?走访族里最老的长者,记录下点滴的线索,在失败无数次之后,带有水波纹的刀身出现在马自正面前。

他们(老人家)一看,有的老人就感动的很,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好多年没见过这个刀,他们认为这一生当中去世的时候再也可能见不到这个东西了,他们心里也特别高兴。

失而复得的“折花刀”技艺为保安腰刀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注入活力,但面对大批工业化生产的刀具,腰刀的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工匠丢弃手艺,选择其他的谋生之路。

前两天我们会员们都统计了一下,现在总共是172个刀匠人,从过去到现在这几个乡镇少的多了。

从鼎盛时期一个村子里三四百名工匠,到现在的总共百余人,保安腰刀的传承后继乏力,如今,马自正这些第五代传人很多都在50岁左右,而第六代传人据说也只剩下马鹏一个人。

我们从小长大就是用这个打刀的工具玩大的,那时候生活也艰难一些,玩的时候不是剪刀就是锤子,不是锤子就是钳子,就这么玩大的,所以慢慢地就产生一种感情,现在我们把刀不传承下去的话,我这一辈子就心不安了。

马自正召集所有的工匠,组成了大河家保安腰刀商会,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住,通过共同的努力寻找市场,也让更多的人能回到火炉旁,传承族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他说,手艺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河家,知道保安腰刀,知道保安族文化。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