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滩头手工抄纸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滩头镇桃林村的这座小院落是滩头镇目前唯一还在生产年画纸的造纸坊。他叫李志军,52岁,是这里的主人。已经从事手工抄纸30年了。他是家里手工抄纸的第四代传人。

    每年的小满季节,是李志军最紧张的时候,一年抄纸所用的原料都必须在这个时候备齐,而后山上漫山遍野的楠竹就是他的原料库。也正是这眼前的繁茂,为手工造纸工艺在这里扎根、传承、丰富到自成一派,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我们砍竹子的时候都是小满季节这个时候砍,在这个之间,为什么呢?这个时候的竹子不嫩也不老,把一年所需要的几万斤的料,都要在小满季节砍好。砍好以后把那个皮、那个青皮剥掉,搞成这么大一块的,放在那个料池里面,最少泡80天,泡80天以后就变成了粗料。

    这些楠竹经过筛选、砍伐、去枝、剥皮,再放入特制的料池中用石灰水浸沤,八十天的水洗腐蚀过后,留下的竹纤维就成了抄纸的粗料。

    这就是一个料塘,把洗去了石灰的那个(粗)料已经变成原料了,在这里泡了40天以后,就变成熟料了,变成熟料以后就可以拿到踩框里去踩。

    清洗过的熟料放到了这个踩框里面,用脚反复地踩磨揉捏,使熟料的纤维更加细腻均匀,这是李志军的妻子李丽艳负责的主要工作,一天抄纸所用的熟料,需要这样踩磨三四个小时。然而,踩框是用竹篾上下交叉编织而成,凸凹不平的框面和边缘细小的竹刺,在用脚大力踩磨时,脚底皮肤需要承受不小的伤害。

    不痛,习惯了。

    我在这个行业做了30年,我几次都想尝试(改变),但是用机械或者其他的手段,也可以把这个料打碎,并且打得更烂一点,但是抄出来的纸没有这么原汁原味,看起来不会带有这种金黄色,他那个精料就没有那么好,拉力没这么强。

    熟料经过长时间踩磨就成了抄纸所需的精料,随后,将精料倒入料池与水混合,充分搅匀。李志军告诉我们,料池里的水必须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普通的自来水会因为所包含的消毒液而影响纸的成色。料池大约装有两吨泉水和精料的混合体,充分搅拌均匀需要很强的体力。而至于水与精料的搭配比例,就只能凭经验和手感来把握。

    (这放的是)是滑液。这放了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在水里面起着推开的作用,做到纸上就起到分开的作用,这个滑液是我们抄纸里面一道很重要的工艺,没有这个滑液就不能做纸。

    所谓滑液,是用山上一种植物的叶子熬煮而成,是滩头手工抄纸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配料。

    这个浓度要凭感觉,凭经验来定。浓了要加很多的滑液才能把这个纸浆搞得很均匀,如果稀一点就少放一点滑液,就这么个意思。

    在料池里面,滑液的作用是让精料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水体中。为了保证每张纸的厚度一致,李志军在正式抄纸前,要通过体会入水的手感不停地调整料池里纸浆的浓度,以达到抄水两次就完成一张纸的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出纸的效率和整体质量。

    我们滩头抄纸是(抄)两下水,头一下水,第一次叫“泅”,第二次叫“渎”。这个掌握的要很有技巧,要熟能生巧。

    一“泅”,一“渎”,再一转身,一按一揭,李志军在一次次熟练的重复动作中开始了每天最主要的工作环节--抄纸。李志军说,抄纸很辛苦,只能站着,双臂不停在水中摆动,如果是冬天,只需几分钟两只手就会冻得失去知觉。一天下来,反反复复,大概能抄1500张左右。我们看到,滩头的手工抄纸从原料到工艺,都是先辈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做法,也只有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才会具有传奇的色彩和文化传承的魅力。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