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号首航科考纪实第一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探索神秘未知的海底深渊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147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名著《海底两万里》小说中,畅想了人类驾驶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遨游的奇幻经历。

    如今,中国的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前往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真正的探秘深渊。

    张謇号第一个航段到南海去主要是有两项任务,第一个就是船上所有科考设备的深海测试,第二是进行一些科学考察。尤其是张謇号上的“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这是一个全新的科考设备,它的布放与回收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需要在海上进行实地演练。

    这是“张謇”号的首航,也是记者十多年的海洋报道经历中,第一次乘坐中国的民营科考船去深海大洋。

    这次科考是受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家矿业公司委托,为保护当地海洋环境,采集第一手的科学样品和数据。

    那么在第一航段主要进行了两次演练,一次是50米,一次是1400米。经过这两次演练以后,张謇号上的操作人员基本上掌握了着陆器的布放与回收技术。接下来在第二个航段,将要在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投入科考的应用。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上的明珠。早在明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船队就曾经抵达过那里。那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国度,境内六百多个岛屿组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南太平洋岛国。

    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无与伦比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就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托雷斯海峡搁浅,书中的三位主人公还登上了那里的一座小岛。

    我们这航次是张謇号首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包尔市。今天早上7点钟我们过赤道,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

    经过20多天的颠簸、3000多海里的航行,张謇号经西北太平洋穿越赤道,终于抵达了南半球的新不列颠海沟。

    一眼望去,新不列颠海沟海域辽阔无边,浩瀚而涌动。而海水覆盖之下的新不列颠海沟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是张謇号科研人员陈宗春专门为新不列颠海沟“绘制”的3D地形图。

    海沟,是海底陡峭狭长的“V”型凹陷地带,堪称地球表面最深的“负地形”构造。位于新不列颠岛以南的新不列颠海沟,大体为东西向延伸,总长度750公里,平均宽度40公里,最深处超过8000多米。海水下方覆盖的是沟壑纵横的高山峡谷,新不列颠岛仅仅是露出海平面的一座山峰。

    张謇号上的科考队员,就是想揭开这些海底高山峡谷的神秘面纱。

    还要看看有没有水草,这几个方面。另外的话,我们会取水,取水的话不仅分析里面的一些比方说金属,它是有两种,一种是全金属、一种是溶解金属,总颗粒悬浮物。其实我们过去也分析过有机质,还有就是也可以过滤分析一些生物。还有就是抓海底的,抓海底有两种,这次我们用箱式采泥器抓表面的,我们要看这个微生物,其实叫做蠕虫,它不是特别细的,用放大镜可以看出来,或者用肉眼看得出来。表面也分这种金属。还有一些植物。然后就是重力锤打下去的,有不同年代的。我们这里做一个水深的话大概是3500米,2000米,然后这近海就是几百米。

    抵达新不列颠海沟的第四天,“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将被下放到6000多米的深海做海洋环境调查。这是“彩虹鱼”着陆器第一次在这个深度的海域进行科考作业,那里,就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世界——深渊。

    现代海洋科学界将海水6000米以下的地区称为“深渊”。这个世界如此神秘、如此与众不同,以致于科学家们专门为“深渊”设定了一个专业术语“HaDal”。这个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

    传说中的这位冥界之王,是黑暗无边的世界统治者。他外貌伟岸、行事冷酷、理智傲慢,身上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他酷爱黑色,喜欢坐在四匹黑马拉的战车里,手持双叉戟,严禁他的臣民离开自己的属地。冥界之门,是由一只三头狗看守,不让死去的人出来,也不让活着的人进去。

    现代海洋科学家用“冥界之神”哈迪斯来命名“深渊”,因为那里正是“海洋板块走向死亡的墓地”。

    板块学说认为:在洋中脊产生的新洋壳,通过地幔热对流的“传送带”被运往大陆边缘,使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产生碰撞。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发生碰撞的地方,通常就会形成深渊海沟。

    巨大的“静水压力”,仿佛是“冥界之王”哈迪斯布设的“深渊结界”,使外界生物难以抵达,深渊生物也难以离开;甚至不同的深渊生物,互相之间也似乎难以“串门”。每一个深渊,都好像一个黑暗无边、自成一体、独特奇异的世界。那么海水覆盖下的新不列颠海沟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船上的人们都充满了期待。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