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宣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卓嘎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6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这位来自深圳的作曲家和来自北京的摄影家,在古格能否探寻或得知古格的那些奥秘呢?

    在古格有一幅珍贵的壁画,长约10米、宽1米,如实记录了当时古格社会各阶层的庆典盛况。

    就是这是那个白殿比较重要的一段壁画,它相当于现在的纪录片一样,它等于是很忠实的记录了当年的一些生活场景,这都是庆典场面。另外最主要就是汉族节日,耍狮子,可是这个呢,你看它的形象很高大,它里面肯定是站了34个人,另外你看在里边插科打诨的小丑啊,跑驴啊,它只不过是马的形式,这和内地的文化都有很紧密的联系。

    你看最主要的是那个宣舞,直到现在阿里人还在跳,他的服饰也是吸收这个服饰的特点。(文莉:据说是大概有13种吧,宣舞的形式。)因为现在也得抓紧了。跳宣舞跳得最好的那个叫大卓嘎的,现在已经82岁了,她现在还能跳。

    他们说起的这个人叫卓嘎,就是壁画中这种舞蹈的现代传承人,让所有人都会震惊的是,这种古老的宫廷舞蹈依然在札达民间流传着。

    从老人的状态来看,未必会把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联系在一起,但是,老人的生活却实实在在的与宣舞不可分割。

    以前叫其美卓嘎,现在都叫我大卓嘎,我从小的时候开始练宣舞,旧社会时是一种差役,假如我不会跳也要从家里要选一个代表去跳,没有衣服或头饰也要向人家借用,宣舞有可以在外人面前跳的和宫廷寺庙里跳的两种类别。

    这些正在排练的年轻舞者是札达县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全部来自札达县所属的乡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最小的只有18岁,这正是札达县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一项举措。这些年轻的舞者们正在为阿里地区第五届象雄文化艺术节排练宣舞。

    因为卓嘎老人在宣舞方面的造诣和声望,所有演员都希望得到老人家的指点。卓嘎老人的家就住在札达县城,托林寺对面,卓嘎老人干完家务活就匆匆赶往札达民间艺术团排练房。

    跟我一起唱,边唱边跳啊,唱这首歌阿香多多加参。

    我们以前是这样鞠躬敬礼的,现在你们保持这个高度敬礼就可以了。跳舞的时候先抬右脚再抬左脚,手也要跟着脚步要动起来,像这样,如果我是领头的话,就跟着我的步子和节奏转。

    札达的宣舞可以追溯到古象雄时期,据藏文史料记载,古象雄时期每当迎送苯教祖师顿巴辛饶时都要跳“宣舞”,舞者人数少则20人多则100人。

    大译师仁钦桑布为了三世佛建立了三个寺庙,这三个寺庙建立以后,在当时的西藏西部地区,包括拉达克在内,举行了很大的开光仪式,这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史书记载确实非常非常庞大的开光仪式,那么开光仪式上面跳起了具有阿里特色的舞蹈,那么这个舞蹈就是宣舞,那么宣舞是从那开始以后在阿里慢慢繁荣和昌盛起来。

    很早以前我们这里有个跳宣舞的一个老奶奶,她有一个女儿,老奶奶去世后宣舞传给了她的女儿,(60年代那个女孩跑到国外去了),从那时候起就没人跳宣舞了。80年代开始,政府派人来问我跳宣舞的事情,从那时我就慢慢回忆,有时会用笔记录下来,有时用录音机录下来,宣舞有十三种形式,噶尔有9种类型,我已经记不清十三种类型的宣舞,但能记到89种。现在政府要我把这些舞蹈传承下去,我已经收了9个徒弟了,把宣舞交给他们。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