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的琴瑟今生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眼前这个手抚琴弦、素衣飘逸的90后少年叫徐亚冲,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家,地地道道的兰考农村男孩。连他的父亲徐老大都没想过,几辈子挖土种地的庄稼户,竟能出来个弹琴制琴的少年郎。

    我希望我自己做的琴,每一张都要是精品,都能够流传于世,都能够收藏下去,都能够得到专业的那种水准。

    50多年前,为防风治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这里带领群众种下泡桐苗。历经风沙与岁月的洗礼,如今兰考的泡桐已是林茂叶密。这些寄托着兰考人与恶劣环境抗争昂扬斗志的泡桐树,今天已被发掘制成琴瑟琵琶,雅乐清音传天下,一弦一曲改写着兰考人的命运。对74岁的魏善民来说,当年焦裕禄种下焦桐的那一刻仍然记忆犹新。

    看到路边还有一棵树,焦书记说他看出这棵树好,根好,就是矮,他说你别看它矮,它的根好,要是成活了,它长得最快了,拔了可惜了,埋上吧,埋上就跟存银行钱一样,它几年就好了。

    一次在上海,兰考县徐场村村民代士永卖的风箱偶然间被上海民族乐器厂专家发现,风箱拉动的声音清脆悦耳。他们将风箱拆下做成音板,乐曲悠扬轻柔,从此泡桐在民乐加工行业一炮走红。

    兰考泡桐因为这个兰考的土地,它属于沙地吧,也有点沙性,就是土壤比较疏松。然后长的泡桐它这个舒松度比较适中,纹理也比较美观,就是说它这个做乐器共振性好,另外不容易开裂和变形,所以是做乐器的理想的材料。

    当时一块长1.7米、宽0.3米的板材才卖三四元,可做成乐器能卖到四五百元。代士永不甘心,1988年他自己创办了兰考第一家乐器厂。为了学技术,他从上海、扬州高薪聘请6位师傅,从小作坊慢慢做起,郭建行就是当年上海师傅带出的第一批徒弟。

    一开始来做的时候全部都是手工,没有机械的东西。

    代士永的公司不断壮大,渐渐地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生产乐器。兰考徐场村村民纷纷学做乐器、开乐坊。目前,徐场村有乐器厂54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可生产20多种民族乐器,产值超过1.2元。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村”。

    你像俺村现在这个乐器加在一块产古筝古琴琵琶这一块儿,产量是四万多台把,产值是接近六七千万,接近亿元差不太远了。人均收入可能现在达到三万以上。

    2000年,兰考民族乐器在市场竞争中迷失,一些厂家为抢夺市场,争相低价销售、以次充好。代胜民说,价格仗最激烈的时候,在兰考1000元可以买3台古筝,假冒仿冒十分严重,导致兰考乐器被扣上粗制滥造的帽子。

    当时父辈们靠这个(做琴)挣钱养家糊口,但是所做的琴还达不到那种专业的演奏级别、收藏级别的那种水准。因为市面上一些琴,好的琴能卖到上万,好几万一张,我们这里只能卖几百块钱。由于制作工艺达不到专业演奏的那种水准,然后这么好的琴材、琴板,为什么做不到那么高质量的琴呢?

    今年24岁的徐亚冲学习古琴制作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他觉得,单纯把琴当做商品来做,提升不了产品档次。

    因为古琴所表达的就是它的音韵,音韵就是它的灵魂,音色,你不会弹琴,你只是盲目地把它给生产出来一批,不知道怎样对音色处理,这样的琴它是麻木的,没有灵魂的。

    为此,徐亚冲外出学艺三年,找懂琴的老师们学习弹琴、做琴,回家后潜心打磨自己的技艺。精选板材、斫音调试了一年多后,2012年,徐亚冲和父亲抱着自己做的第一把古琴,坐上了北上的列车。这把琴被北京的行家看中,出价1万多元买走,不少行家感叹,真没想到兰考的农民能制出这么好的琴!

    老师见了琴,通过上手弹奏,试音之后,他觉得也是蛮惊讶的,因为当时年纪比较小,他们有点不太相信,这么小的年纪,还觉得我是个小孩子似的,不相信那琴竟然是从我手上做出来的,竟然是我做的,然后也给了很高的评价。当时我的心就很,怎么说呢,就很踏实了,感觉自己的方向没错,自己的努力也没白费。

    几年间,兰考外出学习制琴的人数多达几百人,学到核心技术后回乡抱团发展,打造兰考品牌。徐场村村民郭爱玲制作古筝近十年,之前一直给品牌厂商代加工,每把琴的利润只有几百元,2016年她注册自己的品牌“天赐之音”,现在利润翻了几倍。

    我们注册了我们自己的品牌,天赐之音,现在利润就是可观,比之前利润大大增加了。

    目前,村里60%的村民都开有制作民族乐器的家庭作坊,剩下的40%村民也都在村里给这些作坊打工。今年61岁的徐二重,因为长期患肩周炎,无法从事田间的农活,一直是贫困户。全村乐器生意兴旺后,他在一家企业找到工作,一个月收入有三四千,很快就实现了脱贫。

    现在俺两口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钱。(现在日子好了?)现在日子好了,也脱贫了。

    脱贫了、富裕了,兰考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在兰考,民族乐器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更培养着兰考的文化氛围。在河南省兰考县中国民族乐器博览中心,20多个卷着手指、盯着乐谱的小朋友,正在拨动琴弦。这是堌阳镇组织的公益性乐器培训班,免费教孩子弹琴,一个暑假就有200多孩子报名。

    我们想培养我们堌阳出去的每个孩子,就是代表我们堌阳的形象,对音乐都有一种爱好,都会。我们还培训的是现在从事民族乐器加工的老板、工人,这样做琴的人懂琴,他才能会做出来好琴。

    反手拨动琴弦,悠悠琴音飘扬而出,低吟絮语,好似吐露着兰考人对焦裕禄那绵远深长的怀念,吟唱着兰考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我们有焦书记当年防风固沙的泡桐,现在我们已经办了二百多家乐器厂,安排就业劳动力一万八千人,产值达到二十多个亿,乐器达到七十多万台把。我们兰考泡桐确确切切变成绿色银行了,是我们发家致富的一个好东西,好材料。所以说我们利用焦书记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泡桐资源,要发展好管理好。

    现在千亩桐林,万亩桐林,去年都栽了二十多万亩,全县把大面积的桐树,前期的采伐,后期我们要补上。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