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春联习俗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这首民谣,而其中的二十四写大字就是描写“写春联”和“贴春联”这一习俗。 

    贴春联,是中国老百姓庆祝春节的一件大事。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祝福新春迎好运 贺喜连年添吉祥”,“吉祥如意步步高 人顺家和年年好”……一句句满带祝福的话语表达着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那么,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从何而来呢?

    咱们的对联可以说从秦汉时代就开始有了,它是慢慢在发展变化。当初咱们过年的时候不是要贴春联,而是要用两副桃木板子把它做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在上面画上驱鬼、辟邪的画像,一个是神荼、郁垒,这两个神的画像画上去。这到了唐代,他画的是保唐太宗的两个名人,一个叫尉迟恭,一个叫秦叔宝。 

    关于春联起源有多种说法,高凤睿认为,最开始的春联的雏形起源于所谓的“门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个“门神”已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 

    最明显的就是五代的后蜀那个孟昶,他是个皇帝,这皇帝当的不咋地,但是他的文采很有,写了一个“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咱们国家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个简短的句子,逐渐演变为人们用来表达某种主题思想的一种特殊文体,这便是“春联”的开端。 

    到了明朝,朱元璋当上皇帝,他在南京城,现在来说就是发了个中央文件,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要贴上春联。并且他还微服私访,下基层了解情况,品味春联,有的家里写不好,干脆我给你写。所以说他这一倡导,那好了,春联大发展,从明朝到清朝,可以说这又进入高潮。 

    红纸墨字,将美好的寄语写在其中,张贴在门前。这个简单的习俗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家家户户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项。而其之所以能够渊源流传,还得益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联习俗已经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联有很好的优点,这是别的文化载体所不能替代的,第一个它就是对仗美,非常的美,这是因为讲平声仄声,该平了平,该仄了仄,平仄交替。 

    说到春联的内容,那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由于每家每户的情况不一样,对生活的总结和愿望也会有所差别,这在春联内容上就会有所表现。看一家贴出的春联,就能知道这家的大体状况,以及下一年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楹联之乡--鹿泉,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书法艺术家高禄云便忙活起来,因为很多村民会买上红纸,到他家中“求字”

    找我的人挺多,有乡亲们,有同事,一进腊月就开始写,写到小年,有时候还到外面去,按照国家提出的四进,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我们都去写。在家里写的话,都是街道乡亲们自己拿纸过来,写好了以后再过来拿,到机关厂矿,他们备纸,备好了以后我们写。 

    随着时代发展,手写春联面临了新的挑战。更多机器打印出的春联成为新时代的产品,这些春联做工考究、工艺先进,让春联看上去更像一件工艺品。

    十多年前,以前的(春联)没有这个漂亮,是那种普通纸的,没有这个亮度,和手写的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个花色啊什么的都没有,十年前都没有,这个是每年都在更新换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被赋予了更多科技的成分。但是,手写春联并没有完全被机打春联所取代,手写春联依旧散发着它独特的文化魅力。一些执着于手写春联的书法大师也会在春节前在大街上摆个摊位,现写现卖,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个字啊,都要讲究神韵动感,字要有生命力,比如说字要是呆板傻气的,那都不行,人一看这个字必须要有精神,要是站着和傻子一样就不行,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这都是一种文化,也是咱们中国的一种民俗传统。

    比较喜欢手写的,就感觉是一种文化吧。现成的也有,不过没有太大感觉。

    百姓对手写春联的喜好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更有许多春联爱好者、各种楹联协会在为中国传统春联的发扬光大而努力。

    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咱们全国有这个各级地市、县楹联组织有一千多家,咱们的会员达到30多万,河北省的楹联协会它成立于19851215日,到现在吧已经有26个年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咱们队伍不断扩大,人员越来越多,并且创作水平越来越高,涌现了一批弘扬咱们国粹,擅长写诗写联的高手。

    正是有这些楹联爱好者的执着坚守,才有新时代楹联的创新和发展。在他们的笔下,新时代的气息和精神融入楹联之中。然而,无论形式是手写还是机打,春联都为人们喜气洋洋的节日里增添了一抹难以替代的色彩。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