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相狮舞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四头狮子沿着绳子,边舞边爬上到近20米的高台,与顶端的一头狮子在高空表演。这就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狮”小相狮舞中的绝活儿“五子登科”,俗称“上老杆”。小相狮舞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河南巩义小相村,兴盛于明朝。

    俗话说,中国有一个河南,河南有一个巩义,巩义是狮舞的故乡。本来狮子就是吉祥之物镇宅之物,老百姓俗话说得好,与狮相伴,随心所愿,所以说这个狮子很兴盛。从我记事起,我们的老前辈传下来,大约在四百多年前,兴盛期大约在二百多年前。

    李金土是小相狮舞第二十二代传承人,他从12岁开始练习狮舞,至今已46年。

    那个时候老师跟我们讲,狮子属于吉祥之物,也是人们都很喜爱的动物,并且那个时候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趋向,所以说从我的内心来说,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一门技艺。

    今年已58岁的李金土不再登杆表演,但是,他的儿子李金柱已是狮舞队的主力。这个在绳杆上腾挪翻转的“狮子”是李金土的大儿子,小相狮舞第二十三代传承人。

    (记者:这个有多高,在上面练的时候害怕吗?)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害怕,练的多了就不害怕了。在家里练习这个算比较低的,去外面演出的时候会比这个高个五六米。

    小相村的狮舞,在十九世纪中期前以地摊为主,即在平地以四回斗狮舞蹈,使用器械有大刀、单刀、双刀、枪、大镰、绣球等。清末时期,小相狮舞已发展为高台与地摊并重。地摊是在平地上表演,而高台则是在十几到二十几米高的架子上绑上三层凳椅架,系上粗绳,狮子沿绳上下,做出左右甩胯等高难度动作。

    后来慢慢地延续成了3架狮子。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发展到3架狮子。原来是6米发展到9米,后来发展到12米,发展到12米的时候,还是3架狮子,到2000年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创新,既然有3架狮子,为啥不能弄到5架狮子,才慢慢地整成五子登科,就是一个老杆上面上5架狮子。

    李金土说,作为狮舞艺人,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健壮的身体素质。另外,为了保证安全,表演舞狮的人必须配合默契。

    我们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重点是在基本功,如果要上老杆,基本上要练3年。首先是基本功要掌握好,他的腿力背力,各个方面,身体各个部位都得适应上老杆的素质。特别是在练习套路的时候,是一环扣一环,狮子头一动后面的狮子脚就得跟得上,可以说一环扣一环,保证他的安全,因为我们上去这么高,没有一点安全的控制,只有他本人在练得好的基础之上,提高技艺的过程中,才能保证他自身的安全。

    李金土说,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狮舞表演中,通向高台的绳子意外发生断裂,造成一死一伤。虽然这次事故是由于绳子的问题引发,但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里,很少有人敢再登上高台。20世纪90年代初,李金土接任小相村村委会主任后,重拾小相狮舞。

    我从1990年任村委会主任以后,投入到这个狮舞的传承上面,因为小相狮舞在我们省、国家都很出名,如果在我手上把这个项目丢失了,也就是一个罪人,这也是一个老传统的文化,我想为它发展下去。

    2007年,小相狮舞参加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演出,在56个国家和地区的竞演中,小相狮舞荣获最高奖“特别奖”。2008年,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应邀代表河南省非遗项目进京展演,被评为金奖,并授予“中华第一狮”称号。虽然如此,提起当年村里家家练狮舞的景象,李金土总会感叹今非昔比。

    跟以前不一样,以前都是光玩的,一说都去了,也不图什么,现在是经济社会,你不给人家一些钱,你雇不住人家的费用,有大人有小孩。第二个是人们对孩子都很娇,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这个有危险性的东西。今年在这个方面,我招生了38人,招收以后都很有积极性,但是一落实到家长,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有家长的同意,在争取家长的意见的时候,有35个家长都不同意。

    为传承这项技艺,李金土把狮舞队伍组织起来,并把自己的儿孙叫回来负责表演危险系数最高的“上老杆”。

    把自己的孩子去培养,现在我的老大老三,从地摊,桌子到高空,他们两个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现在我把我的孙子也送到了武校,准备将来让他参与到这个里面来,狮舞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有人继承,我既然是传承人,先从我们家传承好。

    我爸是这个狮舞的传承人,我也不想让它断了,我应该尽力地把它传承下去。

    为能保住这项技艺,李金土还成立了巩义市金王狮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公司运营模式发展狮舞文化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准备营建一所小相狮舞技艺传承基地。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