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花木产业链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90后大学生胡雪川,2015年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江苏沭阳创业。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他所在的章集街道大沈庄正在尝试引进一种新的花木产业——鲜切花种植。

    正好也遇到这个机会,主要也是挺喜欢种花这个事业的,所以说我就跟家里面商量一下,家里面也挺支持的。

    鲜花好看种植难。一开始,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胡雪川和父亲抱着“试试”的想法,从国外引进了少量的菊花品种,在露天尝试种植。

    当时投的(资金)比较小,当时主要就是把地给承包下来,那时候还没有基础建设,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地,然后那时候都是做露天的,那时候技术不成熟,经验也不丰富,市场也不完善。

    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是胡雪川凭着一股沭阳人对花木的“痴情”,认准了这项事业。在街道的帮扶下,他和家人寻访全国多家鲜花基地,终于寻找到适合菊花大规模种植的技术。

    这个是属于乒乓菊,它是属于单头的,那边都是多头的,这个乒乓菊它的价格就比多头的要稍微贵一点,因为这个市场受的欢迎度比较高,它可以做主花,那个多头的都是做配花。

    目前,大沈庄的鲜切花栽培基地已建成连栋大棚2.2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及电商孵化中心等配套设施用房1600平方米,引进种植荷兰大丽孚花卉有限公司、橙色多盟花卉有限公司的五十多个多头菊品种,其中有红、橙、黄、绿、粉、白、紫七个色系,丹特、托桂、圣蒂尼、玛格丽特、乒乓单头、乒乓多头、迷你菊等多个系列;引进日本的神马、优香等十余个白菊和黄菊品种。年生产菊花约2000万枝,年销售额3000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力100多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内也有一些好的品种我们现在也是准备引进,估计秋天的时候苗就可以到了,这个是粉乒乓,这个是白乒乓,我们主要现在就是发往昆明、北京跟上海的一些一线城市的批发市场,我们都会往那边去。(销路怎么样)销路现在还可以,现在供不应求。

    胡雪川说,他要让这些外来花种在家乡落地生根、花繁叶茂,更要把鲜花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要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本村的父老乡亲一同从事鲜花产业工作,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在沭阳县耿为镇淮西村的多肉培植园里,沃长辉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种植大棚里忙碌。对他来说,一颗颗多肉植物就是他的“心头肉”。沃长辉告诉记者,当他2015年结束外地漂泊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时,多肉植物已经在这里“遍地开花”。

    像我们周围的同事,还有电商朋友,包括附近的方圆几十里啊,他们都在做这个网上销售绿植多肉,现在我们这个行业感觉网上面特别火爆。

    得知当地政府开始规划发展多肉植物培植园,沃长辉毫不犹豫地租了8亩地,种植蒂亚、黑法师、桃蛋等70个品种的多肉植物。

    现在我在这地里面承包土地建了四千多平方米的大棚,包括我周围的那些同行他们都建了好多大棚,现在我们种的多肉已经上了规模。

    在沃长辉投身多肉产业的时候,沭阳已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先进农村示范县。他的多肉植物并没有为销路发愁,80%的多肉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沃长辉告诉记者,虽然夏季是多肉植物的销售淡季,但是每天大致也能销售40单到50单左右。到春秋的销售旺季时,他基本就要住在大棚里,每天最少要发300单的快递,多的时候能达到400单。

    网上的营业额一天有300多单,营业额在一万块钱。(一天是吧?)啊,就是我线下边批发的一天大概也发到一万到两万块钱,这样我加起来一天(营业额)两三万。

    多肉植物已经变成沃长辉的“聚宝盆”。依靠这个“心头肉”,他年收入超过40万元,并且成为地方的创业榜样,带动了更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

    我感觉这个多肉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对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多肉老桩,卖的价钱很高,永远都不愁卖。

    如果说胡雪川和沃长辉在花木种植上刚刚“尝到了甜头”,李生则已把沭阳花木推销到世界各地当成了毕生的事业。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高中生的李生就瞄准了这项具有潜力的事业,在自家的土地上植上了雪松、龙柏等苗木。

    当时我们就是考虑到进一些城市里面的花鸟市场,去摆在那个地方零散小卖,应该说我们提篮小卖,叫卖小花的,背着小包,把这些小苗弄过去卖,一天能卖点钱。

    人生的第一桶金给了李生更多的自信,也让他从此与苗木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建设对园林需求不断加大,李生看到了商机,他辞掉工作,承包了一块200亩的废地用来种植树苗。

    我们认为(它是)一个绿色产业,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因为随着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各种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绿化、美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说我们沭阳这个区域优势也很大,因为它在这个南北交界地段,通过我们这里发展苗木运到北方去,它容易生长成活,到南方去以后长势很好。

    一年时间,荒地变成了一片绿色亩木园,卖向全国各地的小树苗让他收入颇丰。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李生的花卉公司已经成为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在京、津、冀、鲁、沪等省市承揽了超过80亿平方米的绿化工程。然而,李生的“花木梦”并未停止,他要把花木产业往精品化、多彩化方向发展。李生通过科技创新,在温室大棚里搞反季节种植,让亩产量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月季、紫罗兰等新品种,让绿色基地变成了彩色世界。

    以前搞传统的扦插嫁接的方式,繁殖也比较慢,现在我们通过这种组培的方式,可以大批量地生产来繁育。特别一些新的品种,适合我们当地长的一些品种。现在培养的是紫罗兰,通过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我们现在不断在创新,在通过这种组培的方式,来培养一些繁育比较困难的好品种,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

    同时,李生通过与周边花农建立“帮扶带”、“产供销”的链接关系,帮助他们通过互联网销售花木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积极性。

    它这好处是什么,芯子低下来,慢慢水再吸上去,出差半个月,十天二十天也没事,浇点水在里边,放室内不要紧,不需要见阳光,花期还很长,(花)确实漂亮。

    中国的盆景、中国的园艺产品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你看现在我们出口到日韩的一些小苗,不带土的小苗,这个量就很好,但是我们要按照标准去做,这个你不去做精做细,不去创新,你永远走不出去。

    在沭阳,像胡雪川、沃长辉、李生这样一直在追梦的“花木人”还有很多,他们坚信,守住绿色不但能致富,更能守住未来。

    这几年通过互联网的销售,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的销售,应该说我们沭阳现在电商的发展可能排在全国的应该是前两位。

    目前,沭阳县花木种植面积近50万亩,相关从业人员约25万人,花木网络销售额超过68亿元。从苗木到园艺、从绿色到彩色、从地栽到盆栽,从线下到线上,沭阳花木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这抹绿色正在不断创造出更多亮色。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