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凉山彝文化第三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流行的毕摩仪式活动中,要把先祖的灵魂装进灵筒里进行送葬,而且送灵筒的方位一定要朝东。专家认为,大凉山彝族是个迁徙民族,送灵筒所指的方位极有可能是远古时代彝族的聚居地。那么,这个聚居地到底在哪里呢?

    (大意)具体地点只是在传说当中,“额门普古”也叫“马牧普古”,有两种读法,就在云南、贵州交界处,就大概在这一带。

    那么,这个马牧究竟在什么地方,现实中或古代在大凉山东边是否真的有马牧这个地名呢?

    彝族根据迁徙路线的指路经,从哪里来就送到哪里去,那么现在云南的和贵州的,他们的灵魂就是送往四川,我们凉山的就送往东边,在我们这东边就是成都方向,那么路线呢有昭通和贵州转,然后到宜宾,最后到一个叫“马牧”这个地方去。现在刚好这个三星堆那个地方有条河叫“马牧河”。

    也有专家表示,关于“马牧”这个地方,究竟是不是彝族先祖居住的地方,尚需要更多的证据,但彝族的确是一个迁徙民族。根据资料分析,彝族为了清楚的记载家族变迁,其姓氏家谱实行的是父子连名传统,在一些家谱中,彝族祖辈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我们彝族还保留着,从过去人类从母系社会转入男系了以后有姓有氏。现在这个家谱父子连名这一套传统,这也是我们和其他民族不同的一个地方,我们这个父子连名的体系,现在保留下来的可以传诵300多代。

    据介绍,彝族父子连名体系有的是口耳相传,有的则是通过古彝文字记载下来。而在用古彝文字记载的各种彝文古籍中,天文历法、医药以及军事等内容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曾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的历法也有不同的一个特点,彝族的历法有十月太阳历,这也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一个地方,一年360天,10个月,一个月36天,10个月360天,有56天这是过节。

    据专家介绍,彝族计算岁数时,每过十个月算一岁。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作为“过年日”。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隔三年加一天为闰日。常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如今在四川凉山地区,彝族的天文历算法在农村非常流行,有专家表示,这种历算法比现用的西历还要精确。

    像我们这个历法大师对天上的星辰,可以背得出几十个星辰的名字,这些星辰的运动规律,都是了如执掌的。

    此外,彝族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以及制作工艺也极具魅力,四川凉山州彝学会会长巴莫尔哈说,彝族可能是全世界服饰种类最多的一个民族。

    我们彝族的服饰,这个姑娘一年365天,每一天都可以穿一套不同的服装出来,这服饰有的人说我们有300多种服饰,一个女孩子的服饰来讲,有的说的是有500多种,600多种。

    四川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语言文字、民间文学、民间音乐舞蹈等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多姿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外界称凉山这个地方,为彝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因为历史和地理各方面的原因,凉山这个地方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了彝族的远古文化。那么现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民间人士已经开始探索彝族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以使遗产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对彝族中的毕摩文化,当地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对之进行保护和发掘。

    (大意)在上一代,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各个时期对这个彝族毕摩文化的看法不同,在之前,国家有关政策不是很支持这个毕摩文化的传承、发展,以至于那个时候毕摩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了阻碍。但是现在,传到我这一代,五、六年以来,对这个毕摩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的日落曲告诉我们,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文化部门经常找他来了解学习毕摩文化,这种情况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如今,专门找的日落曲学习毕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而他传授的弟子也已经达到20多人。

    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曾经发出耀眼的光芒。彝族文字、天文历法、歌舞服饰以及其特殊的毕摩文化仅仅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随着当今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得以保护和传承显得非常重要。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