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莽山瑶族特色小吃蕨根糍粑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在湖南莽山瑶族地区生长着这样一种蕨类植物,它的根部含有大量淀粉类物质,这种物质被当地勤劳的瑶族人发现,并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年代把它当做一种主要的食物来源,于是便有了流传至今的蕨根糍粑。

    正在奋力挥打着木槌的是63岁的瑶族老人赵付华和他的两位同乡,磨盘上洗干净的蕨在八公斤木槌的敲打下,组织结构才会彻底被破坏,其包含的淀粉才会容易提取。

    就要把这个蕨根砸烂,砸得越碎越好,为什么越碎越好呢,越碎那个汁液就越多。(要砸多长时间)那个一般的我们(砸)这一盘至少就要一个半小时。

    砸烂的蕨根被放入一个大木桶中,在清水冲洗蕨根的过程中不断搅拌揉搓,再一次将淀粉从蕨根中分离。夹杂着蕨根残渣的水呈灰白色,从木桶中流出,说明刚才赵付华敲打的很彻底。

    水经过棕叶的初次过滤,蕨根残渣被清除,过滤后的水所含淀粉的纯度会大大增加,但要彻底保证淀粉不含杂质,过滤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两遍。

    赵师傅介绍说,过滤后的水要沉淀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进行第二次的过滤,然后再进行一次沉淀,我身边这桶水就是昨天过滤好的水,那么今天待会淀粉在里面就会呈现出来。

    经过沉淀,淀粉附着在木桶底部,将其盛出经过纱网的进一步过滤后,就可以进入蕨根糍粑的制作过程了。炉火很旺,灰白色的蕨根粉溶液被倒入铁锅中,在不断地搅拌下,随着水分的蒸发原本还是液体的蕨根粉溶液逐渐变得浓稠,直至成为凝胶,呈现出糍粑的形态。

    看似简单的搅拌,却是一项体力和技巧并用的活。木棍和蕨根糍粑加起来十多斤重,搅慢了表层的凝胶会被烤糊,搅快了不仅费力,糍粑内部受热也不均匀。影响蕨根糍粑口感的关键就在于此。出锅后的蕨根糍粑裹上淀粉,扯成小团粘上芝麻糖就可以直接食用,芝麻的香气伴着蕨粑的甘甜,甜软中透露着瑶族人简单而自然的美食文化。

    喜欢这种带着热气的糍粑的感觉,吃到最里面非常软弹,它不像那种糯米做的糍粑,因为它(蕨根糍粑)不黏牙,而且吃起来有一种蕨根的植物本身的味道。

    过去粮食产量有限,蕨根糍粑是过冬主食,而如今制作蕨根糍粑不仅是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是人们对健康和传统的留恋。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土族人戴着面具表演传统的舞剧庄稼其。

(来源:新华社,摄影:侯德强)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