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鼓浪屿与可可西里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62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鼓浪屿,面积约1.9平方公里,以500米的鹭江与厦门市区相隔,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因西南海滨礁穴受浪冲击,声如擂鼓,“鼓浪”屿因此得名。

    鼓浪屿申遗以“历史国际社区”申报赢得认可。岛上最能展现遗产价值的代表性要素有51组历史建筑及宅园。其中有各国领馆、中外商贸金融机构等驻岛历史遗存,以及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影响的大量住宅建筑及其庭园遗存。此外,还包括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它们与岛上现存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屿,使得鼓浪屿的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与文化价值观的交融。这种交融,最终还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厦门装饰风格。

    如果说鼓浪屿是东南的“海上明珠“,那可可西里就是西北的”美丽少女“。基本属无人区的可可西里被誉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可西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荒野和繁衍其间的生灵,与高山、冰川、原野和湖泊一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青藏高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景,在世界其它地方也鲜少存在,提名地范围内生存的藏羚羊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

    1987年到2017年,中国申遗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随着“申遗热”不断升温,国人感受到了申遗成功的喜悦,也越来越在荣誉中看到了责任。申遗是承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人类文明的共同担当。申遗是决心,是中国为了更好保护生态人文环境、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

    最高峰时,鼓浪屿日上岛游客数量曾达到12万人,拥挤的人潮给遗产保护、居民生活以及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鼓浪屿管理方通过限制客流等方式使得这一矛盾有所缓解。通过限客来提高游客旅游的舒适度,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腾出了更好的空间,降低了游客过多带来的破坏文物的风险。为有效保护好鼓浪屿,鼓浪屿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加强对鼓浪屿的管理,提升对人文历史景观、遗址等的修复修缮和保护工作。

    可可西里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申遗,提出“像爱护我们的眼睛、呵护我们的皮肤一样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保护管理将遵守国际相关条约,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要求,青海省政府部门做出诸多承诺:不在遗产地范围内为根除小型哺乳动物鼠兔采用毒杀行动;不强制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不在任何时候许可或提倡遗产地内会威胁到动物迁徙路线的围栏活动…… 

    在可可西里远望藏羚羊迁徙,鼓浪屿上倾听琴声悠悠,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向世人呈现了一个古朴优雅的中国,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将来,这个名录还会不断丰富,为人类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带给世界更多精彩与感动。

分集列表 (共687集)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