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梵高成长的艺术家
1883年秋,带着复杂伤感的情绪,梵高离开了海牙与相处了差不多2年的斯恩。斯恩去火车站送了梵高,看着他踏上去德伦特的火车。
1883年9月,梵高从海牙来到了一个叫做德伦特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荷兰与德国的边境,是荷兰北部的一个省份。在这里可以给他带来安慰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这里丰富广袤的大自然美景。他在自己的信中不断地提到黑色的泥炭土地。第二个就是在这里生活着的淳朴的农民。我们看到在我身后有这样一个小屋子。这就是当时做挖泥炭工作的人他们所居住的小屋。
虽然德伦特位于荷兰北部,远离梵高南部的家乡。但是这里朴实的农民,以及广袤的黑土地,又让梵高重温了故乡的亲切感。
他到了我们这儿。他首先四处溜达了一下,在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徒步旅行了一下。他觉得这里的环境就是他所想要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说,这就完完全全是我所想要的。这是我觉得美丽的地方。在这儿我能找到平静。这是他在给弟弟信中的亲笔字句。但是,这只是起初的情景。
比起当时作为荷兰艺术中心的海牙,德伦特是一个非常偏僻落后的乡下。这里的人们很少见到外地人,更加少见到艺术家。梵高 在德伦特他很难找到模特儿,也感到自己不能被当地人接纳。
而另一方面,弟弟也并没能卖掉他的画作,也就是说,他还需要完全依赖弟弟的补给过活。这样受人接济,不被人理解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才能是尽头。他在信中有一段关于自己画室的描写,读起来不觉让人悲从中来。
如果我看看自己的画具,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凄惨、不足、残破。我们这儿这阵子正是晦暗阴雨的日子,坐在阁楼里的时候,我就不禁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光从一扇单层玻璃窗射进来,落在我空空的颜料盒上,也落在一捆用得不能再用的画笔上。简单来说,这一切都显得如此悲情,我甚至感到有些好笑。这情景足以使我哭泣,但我也似乎可以笑看这一切。当然,这些都与我应有的计划十分不相称,也与我严肃的工作不合拍--所以,我是笑不出来的。
--1883年9月26日,荷兰德伦特省
他总是过一阵子就没钱了,我的意思是,他一生之中都反复遇到这个问题。他自己没有钱来支持自己画画。而在这个时间段,雪上加霜的是,他没有同伴,没有和他一样追求艺术的同路人。他于是就很孤独,是的。他可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许多接触过他的人都有同感。
有时我会这样想:我已经努力工作并尽量节俭了,然而我却不能避免债务缠身;我对那女人(Sien)是真心诚意的,然而我却得撇下她离开。我讨厌欺诈,然而我既没有信用也没有钱。但是,另一方面,我并没有轻看你忠实的帮助,只不过,有时我真忍不住想要说出我真不该说的话:“把我丢给我自己的命运吧,真的是没有办法了。这对一个人而言真的是太重的负担了,而我们又不能从任何其他方面得到帮助。难道这不已是很好的证据,说明我们真的应该放弃了吗?
--1883年9月26日,荷兰德伦特省
说到放弃,梵高放弃过工作了7年之久的画商一职,放弃过在英国做寄宿学校的老师,放弃过学习神学,放弃过想成为一个牧师的梦想,他也刚刚放弃了对斯恩的感情。绘画是他此时唯一的寄托,难道这条路又走错了吗?
或许,梵高多次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如说是他想要追求一种非常纯粹的有价值的人生,不如说是他想要追求一种非常纯粹的有价值的人生,而这种目标在人世间本来就是难以企及的。而梵高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他对于这种纯粹生活的选择并非是出于涉世未深的天真,而是出于一种价值取向上的自觉。
1883年12月,梵高先是步行了6个多小时,之后乘火车再次回到了北布拉邦特的家乡。
在德伦特,梵高被认为是一个怪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到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孤独。在德伦特的最后一个时期,梵高并没有能够得到来自弟弟的钱。25荷兰盾的钱,是他6个星期赖以生存的依靠。没有了钱,梵高只有选择回家,回到北布拉邦特的另外一个小镇,叫做纽南的地方。在那里他的父亲已经被调遣作为另一个教会的牧师。
在纽南,梵高进入了创作高峰期,在这里,他一共画了552幅画作。而他绘画的主题无一例外的都是劳苦的农民或者纺织者。
我一直都喜欢与那些或许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的人相处,比如农民或纺织者。我是幸运的,因为自从我来到纽南,我就一直与纺织者们在一起。我只见过很少的几幅画纺织者的画作。我开始的时候就先画了3幅水彩画。要画这些人可不容易,因为在狭小的房间里,我很难保持与纺车必要的观察距离来作画。--1884年1月2日,荷兰纽南
有些专家认为梵高一生对贫苦下层人民的关注,也与那一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关。
他很受解构思想的影响,解构自然,解构教会,比如他画的那幅纽南教堂的画就是明证,还有上层社会中人的异化与解构。别忘了,他可是生活在卡尔·马克思的年代,那是社会主义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梵高的画作也被当时的俄国所收藏,那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莫斯科看到他的两幅经典作品的缘故。他在俄国被看作是一个唤起人们关注贫穷,关注社会悲剧的人。
然而,梵高并非想要做社会改良,或者革命者。他从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中体会到普遍的生命之苦。在他看来,这并非仅仅出于某种特殊的社会原因,而根本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梵高想要描绘生活中的苦楚,因为他认为苦难本就是生活的真相。生命并不是愉快的。生活意味着工作,艰苦的劳作。我们认为,这是他看待生命的方式。他绝对没有觉得你应该去帮助那些底层人民,那不是他想说的。他想表达的是,你应该像底层劳动者一样去生活。就像他自己已经在做的那样。
在纽南,梵高的绘画技巧在飞速进步着。虽然寄送给提奥的画作仍然很少见有卖出,但他依然努力地画着。
梵高在纽南最有名的画作就是《吃土豆的人》了。我们现在是在纽南的梵高中心,我们看到这里有许多梵高《吃土豆的人》画中的局部特写。
这幅作于1885年的《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在5年艰苦的绘画练习之后,所做的第一幅大幅人物油画。1885年3月,弟弟提奥建议他画一幅作品参加当年的巴黎沙龙展。一直以来都只是在画习作的梵高忽然有了热情来创作自己的第一幅绘画作品。然而,最终因为提奥认为这幅画的技巧还不够成熟,颜色也太过灰暗了,它并未能参展。然而,梵高并没有灰心,面对一些批评,他此时反而表现出了更多艺术风格上的自觉。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
- 369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