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牡丹中最为珍贵的花色并不是常见的红色,而是黄色和绿色,其中,野生黄牡丹还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野生的黄牡丹广泛分布在云南境内海拔700~1500米的山地雨林中,因此又被称为“滇牡丹”。每年5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在这些地区的公路边、山林中、灌丛里,遍地的黄牡丹灿然盛放,清香四溢,娇艳动人。
后来,人们又发现,黄牡丹的自然资源不仅分布在云南,在西藏东南部的林芝、波密、察隅和四川西南部的木里等地的高山森林中也有分布。
作为传统名贵花木的牡丹,其园林观赏价值自然为人们所推崇。而黄牡丹花大色艳,芳香浓郁,堪称是“国色天香”中的翘楚,无论是庭院栽种还是上盆观赏,均为上品中的上品。
黄牡丹的药用价值也不可小觑。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部,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夜热早凉、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症。
牡丹花瓣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以及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C、E,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所含的多种游离氨基酸,易为人体所吸收。从宋代开始,就已有食用牡丹花瓣的习俗。
除了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之外,黄牡丹还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野生黄牡丹是栽培牡丹品种的祖先,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牡丹植物品种的衍化发展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而且还是培育牡丹、芍药等新品种的种质基因,在园艺育种上也极有科学价值。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