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也称为“着生”。
附生植物最普遍的是附生在寄主植物水平的枝干上及枝干的分叉点,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堆积尘土。
附生现象发生的条件须具备种源、腐殖质(土壤)、水分等因素,当种子被风吹起或经由鸟类传播,偶然落在符合生存条件的活树或枯萎的树干上就成长为附生植物。
在热带雨林里,有时一棵大树上附生的植物达数十种。
当花开季节,这些附生植物鲜花怒放,绚丽多彩,特别是到了四五月间,一串串一簇簇悬垂附生的花朵开满树干树头,散发出宜人的馨香,放眼四望,犹如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人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附生植物种类丰富,蕨类附生植物常见的有水龙骨科的瓦韦、石韦、水龙骨、星蕨、书带蕨等;铁角蕨科的鸟巢蕨。
附生苔藓植物的主要优势种类有东亚鞭苔、树平藓、青毛藓、小蔓藓等,地衣类的松萝;兰科植物的蝴蝶兰、牡丹金钗兰、金钗石斛、金石斛、虎头兰、流苏贝母兰等。
但是,人类活动会影响附生现象的存在,人类活动剧烈的地方,附生现象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这也是附生植物对环境质量具有指示作用的原因。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