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风力作用下,有些植物不仅能枝摇叶动,还会离开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整个植株都跟着风儿去“跑路”。
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猪毛菜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跑路植物”。
每年八九月份,猪毛菜果实成熟了,植株便开始逐渐干枯,变得非常脆弱易断,风很容易将其从茎基部吹断,这样一来,干枯的猪毛菜就会带着成熟的种子随风滚动,四处“跑路”,寻找“新家”。
在南美洲的沙漠上,有一种叫卷柏的多年生直立草本蕨类植物,习性跟猪毛菜非常相似。
每当干旱季节来临,卷柏就会从土地里将根收起来,把自己卷成一团,随风四处滚动。如果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干枯的卷柏就会展开,恢复原状,在土壤中扎下根来。凭借这种独特的生存本领,卷柏不仅拥有了“九死还魂草”的美名,还被誉为“旅行植物”。
除了猪毛菜和卷柏,类似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分布在亚欧各地的防风和刺藜、美国的苏醒树、秘鲁的步行仙人掌等,它们多生长在戈壁、沙漠、荒野之中,这些植物被人们十分形象地称为“风滚草”。
这些“风滚草”的果实底部藏着许多又小又轻的种子,果实的开口处则密布茸毛,使种子不能一下子撒落,必须在滚动过程中,果实经与地面不断发生碰撞,种子才不时掉出几粒来,这种随风运动的习性,也正是“风滚草”繁衍后代的需要。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