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名字是人们沟通、交流各种植物信息的基础。通常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有用自己文字命名的植物名,这就是俗名。
我们所熟知的菊花、玫瑰、牡丹等,都是植物的俗名。此外,植物还有拉丁名,这是由国际植物学会决议后定出命名法规,而后施行的,它也是国际植物学界进行交流的标准用名。这样避免了使用俗名的混乱。
许多植物的名字,可以明显看出是据形态习性而来的。如银杏,种子外皮有一层白粉,色白如银,形状如杏,故名。
从生长、开花、结实到枯萎,植物的一生均有季节性,以此命名的植物也不少。比如夏枯草,其植株在春天旺盛生长,入夏逐渐枯萎,故名。
许多植物的名称反映了它们的生态环境,如高山紫菀多生于山地草原和草甸中;水浮莲显而易见喜生于水中;盐地碱蓬一般生于海滨、荒漠低处的盐碱荒地……
还有一些则反映了它们分布的地域,如山东银莲花、宁夏枸杞、黄山栎等,从其名字即可知道产地。
有一些植物的名称来自人名或动物名。如何首乌,传说古代有个何姓白发老人,因吃这种植物而白发变黑,长寿百岁,故称这种植物为“何首乌”。用动物的名称来命名的大多是象形而来,如狗尾草,花穗有很多毛,粗细形状像狗尾巴。
如果有一种新植物且找不到植物的中文俗称时,往往会用英文名字直译,或者是以学名的含义翻译成中文。
还有一些植物的名字无从考证,如十大名花中的桂花。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