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唐人街上的中餐文化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密歇根湖的西岸。她那美丽的天际线和华丽的购物大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唐人街就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西南部。这里汇聚了大大小小几十家中餐馆,一系列以“老”字开头的中餐馆尤为引人注意。

    我们第一次来这个饭店,我们经常来唐人街,一个月一次,一个月两次,是这样的。

    我们对中国和中国食品有很多的兴趣。

    饭菜太好了,我非常喜欢,我不是那么常来,但是当我来这儿吃的时候,我很享受。

    这儿的饭菜很好吃,我们经常来。

    老四川、老北京、老上海、老友聚和老湖南,这五家“老”字号餐馆涵盖了中国川菜、湘菜、淮扬菜和北方菜的不同风格。其实,这五家“老”字号餐馆的主人是同一个人,他就是胡晓军。

    胡晓军是四川成都人,1989年毕业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位于芝加哥的华源集团到四川招厨师,胡晓军以特殊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

    到达芝加哥的第一年,胡晓军在芝加哥电视的一个频道“每周一菜”栏目里介绍学做中国菜节目,一做就是两年,大厨师Tony Hu成了芝加哥人尽皆知的中餐大明星,这为他的中餐“老”字号系列做了很好的铺垫。

    1997年,来到芝加哥四年以后,胡晓军的“老四川”在芝加哥南部华埠广场饮食一条街开张了。

    当我做这个‘老四川’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反对我,也就是说芝加哥90%的人是广东人,台山人,而且住在唐人街的人90%全是广东人,广东人都不吃辣。而我在芝加哥唐人街开这个店,当时,这整个Mall,这条街empty,空的,So Empty,空的。没有商家,有几个商家都没有生意。

    但是,正是凭着对中国餐的理解,胡晓军把正宗的川菜引进了芝加哥。他坚信,只要中国人喜欢吃的,美国人也一样喜欢吃。他告诉川菜师傅,质量一定要稳定。美国人每次吃饭,都要求味道一致,菜品的质量稳定非常重要。

    在谈到餐馆为何起名叫“老四川”和餐馆的标识设计时,胡晓军告诉我们,这里面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很多的餐馆,中文名和英文名的发音不一样的,我告诉我自己,我要我的中文名和英文名是一样的,我要让老外说中国名字,所以当时我起老四川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中文可以,英文别叫老四川,但是我坚持中文英文一样的,这样所有的人都叫同一个名字,叫久了就熟了。

    关于店徽,胡晓军介绍说,它涵盖了四层意思。第一,它是一个可爱的小辣椒,辣是川菜的灵魂;第二,远看近看,它像个月亮,月亮是思念的象征,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它又像一条河流,四川就是“river”,“河”的意思。第四,就是“C”Chinese foodChicago,中餐的第一个字母,芝加哥的第一个字母。

    烹饪是科学,是艺术,是文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她今天还没有征服整个世界,不是她没有市场,而是我们经营者,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宣传,还没做的够,还没做到家。

    为了吸引顾客,就必须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中餐传统。在胡晓军的店里,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菜单总是长长的。其实,这也是大有学问的。

    很多中国人的餐馆,他们开的时候,他们把腰花,肥肠,不好意思翻译成英文,所以他们只是给中国人吃的,没有英文,只是中文。我就不同,我把中文英文,是什么全部翻译出来,是大肠就大肠,是腰花就腰花,是牛肚就牛肚,是牛筋就牛筋,全部中英文老老实实翻译出来,所以他们就很奇怪,《芝加哥论坛报》采访过我的腰花的,猪腰的,采访过我的肥肠的,采访过我的青蛙的,采访过我的肘子的。我认为要真实。中国人喜欢吃的东西,美国人不是说他们全部喜欢,也一定会有喜欢的,从而会成为你的一个特色。

    四川菜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周围几个州的美国人来用餐,以至于餐馆外面经常排起了长队。

    川菜的成功,引起了胡晓军更大的联想。2008年,乘着奥运会的东风,胡晓军又在华埠广场新开了“老北京”和“老上海”。2010年又推出了“老友聚”。2011年又推出了“老湖南”。

    提起老湖南,胡晓军情有独钟。

    你知道毛主席说的,不吃辣椒就不能干革命,一定要吃辣的。你看老湖南有多少名人呢,所以,我的老湖南呢,就是LOGO,毛主席像,我很爱毛主席,因为我的父亲是军人,我们对毛主席都情有独钟。 

    今天,人们一走进芝加哥唐人街的“天下为公”牌坊,远远就看到了“老湖南”餐馆外“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字。餐馆内,身着草绿色军装、背着为人民服务绿色挎包的服务员正在忙着为食客端菜送水,一片红火的景象。

分集列表 (共239集)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