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当代命运(一)

主讲人 万书元

万书元

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普通高校美育研究会常委。全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建筑美学、艺术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艺术美学》《当代西方建筑美学》《艺术的文化阐释》等,其中《艺术美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发表论文近百篇。 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合作),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合作),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6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6
意见反馈

      今天我们要讲《美学的当代命运》,这个题目最开始是《当代美学的命运》,后来为什么改成《美学的当代命运》呢?原因是当代美学可能跟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一样,容易引起歧义。当代艺术很多人误以为现在活着的人创作的艺术叫当代艺术,其实不是。那当代艺术是什么呢?就是什么都不是的,专门把那些垃圾当成艺术的艺术,叫当代艺术。比如在某个地方挖了一个大树根,然后送到博物馆,说这个是艺术;把小胎儿的死尸放在盘子里,然后拿一个勺子做出要吃死尸的样子,这些都是当代艺术。

      如果我们讲当代美学,也有一个嫌疑,好像就是讲当代的东西,会有局限,所以就改成现在的名称——《美学的当代命运》。这样改有个什么好处呢?就是我们不仅要讲当代的美学,还要回顾过去的美学。我们要把美学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种种遭遇,给大家全面地做一讲解。如果不讲过去,怎么知道今天的美学跟过去有不同呢?所以要有一个历史的回顾。过去的美学是什么?在美学成立之初,美学是什么?现在的美学又是什么?美学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一种命运?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今天总体的讲授大纲大概分为四个方面(实际上我分了五个方面,把中间的一部分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个方面讲古代的美学是什么。古代的美学,在当时其实不是一个学科,是人们自发地在他们的言论、著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学的倾向。第二个方面讲美学的诞生与定位。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18世纪是如何诞生的,它诞生之后对美学有什么意义。第三个方面讲美学的当下命运。第四个方面讲我们所期待的美学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我自己所希望的美学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美学并不健康,那么我所希望的健康的美学是什么样子。

      第一个问题讲古代美学。因为不可能从头讲,所以只能概括地讲一下古代的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和西方古代美学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中西的美学是美善不分的,即“中西美善合一观”。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人种不同,但在价值观和审美意识方面,古代是差不多的。不仅是美善不分,甚至“真善美”三者也不分。在“真善美”三种价值之中,“真”最重要,不仅过去重要,在人类发展的中期重要,近期重要,现在也重要,将来也仍然重要。没有“真”,不仅没有“善”和“美”,也没有其他的一切。特别是有很多人骂今天的社会,用黑暗、万恶这样的词,可能比较极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万恶”的旧社会,没有谁敢说今天的社会怎么样的恶。但今天的社会也确实不乏恶,那么多贪官难道不是一种恶吗?但我们不能这么说。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不真实的社会,而不用真诚。你的手机一天收到30个短信,估计25个短信是不真实的,让你投资,让你买房子,让你去旅游。你打个电话,很难找到你想要找的那个按键,一会要按1,一会要按2,最后按回来了,电话也骗你。春节抢票,一天到晚按,就是按不到人工服务,始终是无应答的状态。用保罗·维利里奥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冷漠的世界,冷漠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不真实的社会。所以“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稀缺的一种价值。特别是中国是一个话语大国,中国非常善于制造各种各样的话语。为什么深圳的一个撞人事件,警方说是真实的,所有老百姓都不相信呢?因为过去不真的东西太多了,所以真实是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在美学里,在艺术里,“真”也很重要。

      中国和西方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或者叫模仿的历史。艺术就是对自然的模仿,中外皆然。中国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画龙点睛”,(张僧繇)所画的龙和和人们想象的龙非常像,他刚开始画不敢点龙眼,因为一点龙眼,龙就会飞走。古希腊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绘画形态毕肖、达到极致的故事。宙克西斯和巴哈休斯比赛画画,看谁画得最像。宙克西斯画了一个小孩,小孩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有葡萄。结果,天上的鸟误认为葡萄是真的,开始啄他的葡萄。可是宙克西斯还是觉得稍微有点遗憾,他认为这说明他画得不是太好。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提着篮子,鸟怎么敢接近呢?它不怕被抓吗?它不怕人,说明这个人画得还不够像,像是假的,葡萄画得像真的,所以觉得不甘心。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最牛,所以就跟另一个自称最牛的人——巴哈休斯比赛,看谁画得好。巴哈休斯画了一个幕布,宙克西斯让他揭开幕布,展示画作给他看,巴哈休斯说:“那不是画吗?”宙克西斯说:“你把幕布揭开给我看看。”巴哈休斯马上就笑了,说:“上当了吧。”所以巴哈休斯画得更像。“像”是什么?就是“真”。

      “真”的问题,表现自然主义(音),一直到印象派。照相机出来之后,画家说:“我怎么比得过照相机。要我和照相机比,那还要我干什么?”所以画家从印象主义走向抽象派。照相机的镜头无法解决的问题,画家来解决,这样画家才有自己的价值。“真”是“美”和“善”的试金石。近期有一个女演员被很多人热议,说她好像是做过整容,有的人说话很刻薄。如果你了解汽车的话,就会知道韩国有一个车叫起亚,不太高档。住着2亿别墅,愿意开破车是一种时尚,不能说不好。但是车的价值确实不一样,开起亚和开奔驰就是不一样。所以好事者也很刻薄,说这个女演员把一个起亚车改装成了奔驰车,她老公按照奔驰的价格把它开回去了,这个非常可恶。我不反对整容,而且人家是不是整容还是一个问题。但因为有人说人家整容,所以就使得她的美开始打折扣。我们惯性觉得她很美,原来大家都觉得很美,但这么一说,就使得她的美打了折扣了。

      在文学之中,“真”也特别重要。比如一个人写文章,说要含泪劝告请愿的灾民,有好事者就真的拿一个显微镜,看看他是不是含了泪,有没有泪。结果发现他没泪,就觉得他虚情假意,不真。还有的人喜欢在文学之中乱夸张。一个小土丘,我们在这里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浃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爬上这个高山。后来人们到那个地方看,哪里有山,只有一个小沙丘,这就不真实。所以文学写得再好,人家也觉得garbage。

      我们谈一谈善和美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古老的美善合一观中,苏格拉底认为美和善是一个东西,就是有用,有益。他明确地表示,美就是有益的快感,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他把美和善完全搅和在一起。按照这种观点,如果一个人中了彩票,他肯定很高兴,你中了500元的彩票,一定会很高兴,有快感,也是一种有益的快感。中了彩票之后,它跟美感有关系吗?它不是一种美感,它是一种生理上的快乐。美感不是一种生理的快感,不是吃了一道好菜、喝了一种好饮料、好茶,胃部就会感到非常舒服,味觉很好、很舒服、很爽的快感。我曾在南京工作过好多年。南京禄口机场原来是一座山,山上长了很多树,地下水非常好。我在那儿喝过茶。烧茶的水瓶,有半瓶水,瓶底下都是沉淀下的泥。水可以喝,拿上面的水烧茶,味道真是美极了。这种快它就是生理快乐,不是美感。

      亚里士多德也主张“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善能引起快感。善引起的快感有很多种,是现实的快感。美感很多是虚拟的,看悲剧,流泪,痛苦,不是真的你的什么人遭了什么灾难。那是卡拉西斯(音),是一种灵魂的进化,不是真的痛苦。不是像家里老爷爷活了108岁,去世后,家里哭得死去活来。虽然心里觉得这是个喜事,因为他在108岁的时候驾鹤西去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西方人认为好就是美,美就是好,有用就是美,美就是有用,有用就是合目的性,合目的性就是美。这种美学叫伦理学美学,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所以古代的美学,美善不分,它就变成了一种伦理学。

      为什么柏拉图要把诗人赶出理想国,因为他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艺术学的角度考虑,不是从美学的角度考虑,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对伦理学非常重视。

      古希腊哲学家还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就是恰当,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苏格拉底曾说:“象牙和黄金也是一样,用得恰当,就使东西美,用得不恰当,就使它丑。”确实是这样子。我没有贬低屠夫的意思,但我确实见过一个卖猪肉的人,带着一个项链,项链估计有五斤重,它很值钱,这个确实有意义,但它美吗?不能说有用就是美。所以说明美还要有创意。女孩子戴的漂亮项链,重量上是有极限的,太重了,脖子不舒服,而且做不出漂亮的款式。所以美与创意和匠心也有紧密的关系。

      还要特别指出,善的不一定是美的,美的不一定是善的。从人格美学的角度来看,比如巴黎圣母院的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我们可以说他是善的,而不是美的,他心很善,人长得并不美,长得很丑。骑士菲比斯,他长得很潇洒,但心肠歹毒。中国人特别强调人格美学,用玉来比人,就是一种人格美学,除了外观上的美之外,还要有心灵的美。

      在工艺品中,也有很多既美又是善的,它在形式上有美感,也好用,实用美观。美和善相统一的东西才能叫做工艺品。知识分子一般都比较喜欢青瓷,龙泉青瓷,不要很多花。或者暨南(音)的,一种颜色,非常雅,雅得让人心跳,这就是又善又美。它好用,可以喝茶,有实际用途,形式感也很强,也很美,这就是善而美者。虽然美的有点俗,因为清代的东西就是太繁杂,太琐碎。明代的家具很简洁,那种美是一种有厚度的美。清代的家具很细腻,也不能说它丑。但如果把它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跟汉代、明代相比,它有点过于细腻,就和六朝文字学、散文、骈文一样,过度装饰,但还是美的。它也可以做,做就是有用,能发挥它用途,做就是善,形式感很美。

      也有善而不美者。一个自制烟缸,再漂亮也是盛烟灰、烟蒂,在善的角度上都一样,但它不美,即善而不美。但工艺烟缸,美不美,大家众说纷纭。我认为它不够美,不是因为她没穿裤子就不美,没穿裤子也可以很美,是因为它的创意、整个形式感差,艺术家水平差。女人的身体当然很美,古今中外,为什么西方人敢画那么多裸体,而中国人不敢画?中国跟西方艺术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没有裸体艺术,现在也搞身体美学,但又暴露过度了。打开一个网页,点开看某些东西时,就会莫名其妙跳出一些东西,把所有的器官放大,露给你看,这就是不懂美。俄罗斯的地铁,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很多留学生到国外,有一种自豪感值得尊敬。但认为中国人很富有是错的,中国人很穷。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国际上的排名跟中国足球一样,并不富有。现在只是富一点,但已经穷了很多年。所以到俄罗斯看,真的会惊叹。我们在俄罗斯的旅店里拿两个2500W的电炉子烧饭吃,两个2500W加起来5000W,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刚开始我们还有一点害怕,那个管理员小姐就笑着说:“你们做的什么东西?”他们根本不管。他们的电非常充足,没必要管。所以从地铁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地铁是在大地的深处,比我们的地铁要深大概2~3倍。中国在地铁电梯的中间建了一个楼梯,可以让人们在中间走,以免电梯发生故障。在俄罗斯是不可以在中间走的,一定要在两边走,因为有很多人要跑步上班,他会上下楼梯,因为嫌电梯慢,电梯太深了。中国人比较崇拜俄罗斯,大学向它学习,艺术、绘画也向它学习。

      当时一个叫马克西姆(音)的人,在北京建了一个班,培养了很多人,我们很感激他。但是俄罗斯的工业设计比较差。它的地铁和雕塑的设计很俗气,很多革命雕塑看了会觉得不舒服。它的灯柱子比普通灯柱要粗5~6倍,用1万年都不会坏,但是它不美,这就是善而不美。这个是俄罗斯地铁的真实情况,但不是那个灯,因为在过去的盘里,太难找了。

      也有美而不善者。中国建了很多机场,机场造型还可以,但说它很美,恐怕未必,说它很丑,也不客观,因为在设计的时候,他们很注意它的美,很注意脸面。越南的建筑比中国的还要过分。越南的建筑只管前面,不能看两侧,两侧是不粉刷的。看了之后,就觉得很奇怪。都是法式,正面漂亮,两边的墙不粉刷,是裸露的。首都河内的建筑,都很窄,还是高层,很零碎,也很奇怪。

    分集列表 (共5集)

    课程简介

    同济大学的万书元教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给大家带来了他对美学当代命运的一些见解。

    他认为美学的当代命运,不仅要讲当代的美学,还要回顾过去的美学,把美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种种遭遇呈现出来。所以讲座伊始,万教授就回顾了古代的美学,提到了美善合一观,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的善和美的关系。

    然后他讲解了美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大家介绍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8世纪是如何诞生的,它诞生了之后对美学有什么样的意义,并通过艺术、建筑、绘画上的大量实例来说明美学的变化。紧接着他谈到了美学在当下的命运,分析中国当下美学的变化,并总结了现代商业美学所具备的几个特点。

    万教授还表达了他对于美学未来的期许,即美学回归伦理的维度,真正成为一种走向善的美学。艺术美学应走向形式的完美,建构思想的深度模式;城市美学应走向日常化的叙事,满足城市应有的空间需求和审美需求;人格美学应走向真诚和真实,杜绝虚情假意和自欺欺人。

    (视频拍摄于2015年)

    相关知识点

    在这座见证陆游和唐琬悲欢离合的爱情名园,每天晚上都会上演一场陆游与唐琬的故事,而婉转清丽的越剧,则常常引得观看的游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陈俊红是一位专业的越剧演员,她扮演的就是那个常常惹得观众唏嘘的女主角——唐琬。每天夜幕降临之后,她便会打着背包,来到沈园戏台的后台,梳妆打扮,静静地等候上台。

    绍兴是越剧的故乡。这里几乎每一天都能接受到越剧的熏陶,而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哼上几句。对于陈俊红而言,越剧已经融入她的血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越剧仅次于京剧,是中国的第二大剧种。这个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戏剧最早发源于浙江绍兴的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随后流传于世界。在发展过程中,越剧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并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不同于京剧的铿锵,秦腔的高亢,评剧的单板和昆曲的繁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兼具表演;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尤其其唯美清丽的扮相,以及“才子佳人”的题材,成为吸引老少的“独门必杀技”。

    我的老家就是在(绍兴)嵊州附近的。小时候,村子里就会有一些戏团来演出。我觉得非常的漂亮。后来在上小学的时候,有绍兴艺术学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招生,我就去报考了他们学校,然后就上了他们的越剧表演班,然后一直从事这个工作到现在。

    由于扮相俊美,唱腔婉转,越剧在国外有“中国歌剧”的美誉。上个世纪,以越剧的腔调为主旋律创作的小提琴曲《梁祝》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并被西方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最鼎盛时期,除了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广大南方地区流行外,越剧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也拥有不少忠实的听众。

    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文化生活的多样,除了越剧的发祥地绍兴,在其他地方,喜欢越剧和从事越剧的人越来越少。不断探索新的越剧表演形式将成为像和陆俊红一样众多越剧爱好者们的任务。但是不管怎样,在绍兴沈园,你都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原汁原味的越剧。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