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佛教的优势和追求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22次
主讲人
洪修平
南京大学
探讨社会和人生,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跳出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反过来看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有不一样的看法。
这一方面在传统哲学中间,儒道就显得有所欠缺,有点不足。外来佛教恰恰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的问题,专门讨论人的生死问题。佛教从表面上看,出发点是“人生皆苦”,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佛教就不成其为佛教了。它是从分析人生苦难出发,然后帮助人们寻找到苦难的原因,通过修行来消除导致痛苦的原因,从而帮助人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这是它的基本构架。
但佛教非常强调所谓“自作自受”的“业报轮回”,它通过这种理论说教,把人们引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道德实践。它虽然讲人生皆苦,人生无常,但是它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消除痛苦,以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就是我们现实的人生。在它看来,所谓的幸福都是短暂的,它希望能够寻找到永恒的幸福。这种理论学说最终还是指向永超苦海的极乐,包含某种对人的肯定,包含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永恒幸福的一种向往。
佛教的“业报轮回”说,强调的是“谁造业,谁受报”,其他人都不能代替,不像中国儒家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德可以在家庭、家族延续,祖上的德可以延续到子孙。佛教强调“自作自受”,强调每一个人的未来是由自己掌握的,幸福生活靠自己创造。当然它不是说世间的这种短暂的幸福。它认为人生无常,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超脱有限的、实现无限的人生,所以它的特点是把人生由现世延长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
同主题知识点(儒佛道何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
- 如何解读“三教合一”?
- “三教”意味着佛儒道都是宗教吗?
- 外来佛教为何能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之一?
- 一种文化能长期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 中西方宗教价值目标的差异
- 中国哲学对社会人生意义是绝对的否定吗?
- 儒家对“人”和人伦关系的认识是什么?
- 如何以“仁”来阐释儒家推崇的人伦关系?
- 儒家的“礼”为何会演变成道德戒条?
- 儒家说教的局限性
- 为什么说道家的批判性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智慧?
- 儒道两家能互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儒道两家分别重视人的哪些方面?
- 在实现“人”的途径上,儒道两家有什么不同?
- 老庄道家人生论的意义是什么?
- 儒道两家学说有什么共同性?
- 道家对儒家的人生观开辟出了怎样的新道路?
- 外来佛教的优势和追求
- 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
- 外来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融合的?
-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区别与联系
- 儒佛道三教的相异与互补之处
- 佛教传入中国时是如何做到不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抵触的?
- 儒释道为何能融合互补?
- 如何辩证地看待儒释道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