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说教的局限性
最后更新 2021-06-11
浏览 19次
主讲人
洪修平
南京大学
儒家重视人,重视人性,重视人的实现,也有很美好的理想,但它也有视野的局限性。儒家谈人基本上仅限于现实。儒家谈人的实现,强调的是主体道德上的自觉完善,强调的是圣人的教化。如何从主体自身强调“为善去恶”的必要性?还缺少一种强制性,它是一种“君子之学”“圣人之学”。如果君子行为不道德,他可能会觉得有羞耻感,他要悔改。如果小人行为不道德,他会说:“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就是小人。”碰到这样的人,靠儒家的道德说教,有时候缺少一种强有力的保证。生活中都有这种感慨,“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碰到讲理的,还能跟他争一下,碰到不讲理的,他根本就不听,只要跟他讲,他马上耍无赖,甚至动武。这时候只能赶快走。所以仅仅靠儒家的说教劝善是不够的。儒家也看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有时难以实现自己,它讲“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表达的也是一种无奈。但“隐居以求其志”,最终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入世,有所作为。儒家的精神决定了它的追求,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有时候经常会努力。
同主题知识点(儒佛道何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
- 如何解读“三教合一”?
- “三教”意味着佛儒道都是宗教吗?
- 外来佛教为何能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之一?
- 一种文化能长期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 中西方宗教价值目标的差异
- 中国哲学对社会人生意义是绝对的否定吗?
- 儒家对“人”和人伦关系的认识是什么?
- 如何以“仁”来阐释儒家推崇的人伦关系?
- 儒家的“礼”为何会演变成道德戒条?
- 儒家说教的局限性
- 为什么说道家的批判性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智慧?
- 儒道两家能互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儒道两家分别重视人的哪些方面?
- 在实现“人”的途径上,儒道两家有什么不同?
- 老庄道家人生论的意义是什么?
- 儒道两家学说有什么共同性?
- 道家对儒家的人生观开辟出了怎样的新道路?
- 外来佛教的优势和追求
- 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
- 外来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融合的?
-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区别与联系
- 儒佛道三教的相异与互补之处
- 佛教传入中国时是如何做到不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抵触的?
- 儒释道为何能融合互补?
- 如何辩证地看待儒释道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