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仁”来阐释儒家推崇的人伦关系?
最后更新 2021-06-11
浏览 26次
主讲人
洪修平
南京大学
“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儒家是从人伦关系、社会关系中看待人性问题。儒家不是抽象地讲人性,不是抽象地讲所谓“仁”,而是在“仁爱”中表现出人性。人虽然是一种动物,但也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是群体的。荀子讲“人能群,群有分”,就要有不同的名分,有不同的社会规范。它从人社会关系定位人性,人性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要“仁爱”。“仁”是单人旁加两个横,所以有时候讲“从二从人”,两人之间才能表现出人性来,人与人之间才能表示出仁爱。所以“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要能够克制自己,能够遵守规范,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如何实现仁爱。
从历史上看,“仁”——“礼”——“家庭”——“孝悌”,家庭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儒家讲礼,最初是讲“孝悌”,要孝顺父母,要尊敬师长,是从家庭的仁礼关系谈起,所以说“孝,礼之始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国是以血缘为基础建立的宗法社会,宗法伦理是儒家的理论的主干,“人”是它的理论出发点。对人的重视和对人伦关系的强调,是儒家的两重性格,一方面构成了儒家的基本特色,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儒学在宗法型的社会中间难以摆脱的困境。
同主题知识点(儒佛道何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
- 如何解读“三教合一”?
- “三教”意味着佛儒道都是宗教吗?
- 外来佛教为何能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之一?
- 一种文化能长期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 中西方宗教价值目标的差异
- 中国哲学对社会人生意义是绝对的否定吗?
- 儒家对“人”和人伦关系的认识是什么?
- 如何以“仁”来阐释儒家推崇的人伦关系?
- 儒家的“礼”为何会演变成道德戒条?
- 儒家说教的局限性
- 为什么说道家的批判性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智慧?
- 儒道两家能互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儒道两家分别重视人的哪些方面?
- 在实现“人”的途径上,儒道两家有什么不同?
- 老庄道家人生论的意义是什么?
- 儒道两家学说有什么共同性?
- 道家对儒家的人生观开辟出了怎样的新道路?
- 外来佛教的优势和追求
- 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
- 外来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融合的?
-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区别与联系
- 儒佛道三教的相异与互补之处
- 佛教传入中国时是如何做到不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抵触的?
- 儒释道为何能融合互补?
- 如何辩证地看待儒释道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