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颉篇》的编纂方法是什么?

主讲人 朱凤瀚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九五”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88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88
意见反馈
主讲人 朱凤瀚
北京大学

    从现在所知道的情况看,北大《仓颉篇》的编纂方法有点可能保留了秦代的李斯他们写的《仓颉篇》的原貌,有可能。大家看到左边是一支完整的简,这是《汉兼》这一章,大家看到这个“汉兼天下”,我想原来应该是“秦兼天下”,李斯不会有“汉兼”,“秦兼天下”,是吧?那到汉初的时候你再写“秦兼天下”就不行,肯定就是把头一个字改了,变成了“汉兼天下”,“汉兼天下,海内并厕”等等。然后大家看到头一支简和第二支简的最上端又重复写了“汉兼”,这样的话这一章就是《汉兼》章。所以这个方法很有意思,就是刚才我讲的我们先秦时候书篇命名的一个方法,《诗经》不也是这样吗?是吧?就取前两个字,我们后来命石鼓,其实大家都知道《石鼓文》的里面也是取一下前两个字,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是说能囊括全篇的这个内容,倒不是。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