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首载于《素问·骨空论》。《难经》对其作了进一步论述,将督脉纳入奇经八脉。晋代《针灸甲乙经》首次记载督脉所辖腧穴。元代滑寿所著《十四经发挥》对督脉的循行分布载述较详。明代李时珍集合前人论述,编成《奇经八脉考》,使督脉的循行分布及病候更为完整。
首页
[{"ID":42425,"Name":"医学"},{"ID":87041,"Name":"中医药"},{"ID":146913,"Name":"针灸"},{"ID":146914,"Name":"经络学"},{"ID":146915,"Name":"经络"},{"ID":146917,"Name":"奇经八脉"}]
. 医学 . 中医药 . 针灸 . 经络学 . 经络 . 奇经八脉督脉
/governor channel; governor vessel/
最后更新 2023-01-28
浏览 304次
中医学奇经八脉之一。“督”有都统之义,诸阳脉皆交会于督脉,故督脉为“阳脉之海”。
- 英文名称
- governor channel; governor vessel
- 所属学科
- 中医药
《素问·骨空论》所载督脉的循行与《难经》所载不同,现多采用《难经·二十八难》中的督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部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向上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颠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难经·二十八难》原文:“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督脉循行动画
督脉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腰脊强痛、头重头痛和神志病。此外,髓海不足的证候,如脑转耳鸣、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嗜睡等也多与督脉有关。
本经腧穴常用于治疗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①五脏六腑相关病证。②神志病、热病:失眠、健忘、癫痫、昏迷、发热、中暑、惊厥等。③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口、齿、鼻、目等疾患。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头项、脊背、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