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民族学 . 〔中国民族〕 . 〔西南地区〕 . 彝族

彝族

/Yi nationality/
条目作者胡庆钧撰 祁进玉修订
条目作者胡庆钧撰 

胡庆钧撰 

祁进玉修订

祁进玉修订

最后更新 2024-09-10
浏览 604
最后更新 2024-09-10
浏览 60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少数民族。

英文名称
Yi nationality
人口数
9830327(2020)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语言
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
文字
原有一种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表意文字),后经过规范和整理,于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宗教信仰
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同时也有信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

人口9830327(2020)。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其中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峨山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在四川省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六盘水市和安顺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原有一种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表意文字),后经过规范和整理,于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也有信仰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


彝族男子

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是先秦时期活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氐羌族群部分南迁后,融合西南土著部落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秦汉之际,彝族先民已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军队征服西南夷,在滇国(今滇池地区)设益州郡,彝族地区遂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范围。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各民族泛称为“夷”。晋以后,南中大姓爨氏家族依靠“乌蛮”各部落首领的支持割据云南数百年。8世纪前后,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大乌蛮部落集团,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于783年统一“六诏”,建立以彝族为主体,包括白、纳西等民族先民在内的“南诏国”。同一时期,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罗甸”等政权,总称为“罗氏鬼主”。13世纪后,“大理”“罗甸”相继被元朝征服,元朝在西南推行土司制度,“仍土官以顺其情,设流官以制其势”。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楚雄、红河等地分封彝族兹莫为土司。明代,在彝族地区兼设流官、土流兼治和土官三种官职。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建立了3个自治州(包含云南省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18个自治县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一致。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裤。妇女服饰较多地保留了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均身披擦尔瓦。

彝族的住房一般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为板顶、土墙的“瓦板房”;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彝族的主食主要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有肉类、豆类、蔬菜类、菌类、调料类、饮料类。彝族喜欢饮酒,待客以酒为主。有饮茶的习惯。

旧时,彝族婚姻以一夫一妻为主,也有一夫多妻现象。盛行早婚,家长包办的买卖婚。婚姻原则是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实行自由恋爱。彝族家庭以父权为核心,实行父子连名制和财产父系继承的原则,儿子婚后即另立门户,只有幼子婚后与父母同住。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火葬,其他地区逐渐改为土葬。

彝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大体可分为口承文学、经籍文学、作家文学三部分。口承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寓言、谚语、诵歌等,如《阿细的先基》《妈妈的女儿》。彝文经籍文学著名的如《西南彝志》和史诗《阿诗玛》。用五言句诗体写成的《西南彝志》堪称是一部涉及哲学、文史、宗教的百科全书。

彝族的音乐舞蹈多姿多彩。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如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地的阿细跳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烟盒舞、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打歌、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四弦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达体舞等。彝族有多种民间乐器,如月琴、三弦、马布、口弦等,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乐曲,其音调和结构形式有相当的稳定性,能够独奏、合奏和伴舞。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漆器就是彝族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

彝族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彝族年。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3天,节日的白天要杀牲祭祖,夜晚打着火把,从村头照到田野,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彝族欢庆火把节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