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水利工程 . 水工建筑物 . 泄洪消能建筑物

内消能工

/energy dissipator within tunnel/
条目作者王英奎廖仁强
条目作者王英奎

王英奎

廖仁强

廖仁强

最后更新 2023-01-05
浏览 157
最后更新 2023-01-05
浏览 15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泄洪洞、竖井等泄水建筑物内部,通过突变过流断面急剧改变水流流线形态,使水流内部流态急剧变化产生强烈紊动掺混和旋涡,从而达到消能目的的消能形式。

英文名称
energy dissipator within tunnel
所属学科
水利工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内消能工一般可分为孔板(洞塞)消能工、竖井消能和旋流式消能工3类。

在泄洪洞内设置一级或多级孔板(洞塞),水流在孔板处突然收缩,紧接着又突然扩大,在孔板后形成强烈的分离型旋涡,通过旋涡造成的强烈紊动等作用进行消能的突扩式消能形式(图1)。孔板消能工有单级孔板消能工和多级孔板消能工,孔板结构还有很多变形,如增加消涡环、改变孔板锐缘和改变孔板顶部的夹角等。在实际工程中,当单级孔板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大多采用多级孔板消能的方式,使水流多次收缩和扩散,达到比较显著的消能效果。据测算,水头为113.16米的5级孔板消能水头损失达81.76米,约为总水头的72%。

图1 孔板(洞塞)消能工示意图图1 孔板(洞塞)消能工示意图

孔板消能在工程实践中已经有了较多应用,中国的大梁水库、小浪底工程,加拿大的麦卡坝、美国的新顿彼得罗坝等工程都采用了这种消能形式。其中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3条导流洞均改建成孔板泄洪洞(图2),2000年投入运行。小浪底泄洪洞采用三级孔板消能,最大水头140米,单洞最大泄量约1500立方米/秒,孔板洞洞径14.5米,压力洞段的流速得到了有效控制,水流经孔板洞的消杀能量约40%,压力洞后的流速降到35米/秒左右。经运用观测,各孔板洞流道内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冲刷、磨蚀、气蚀和损坏现象,孔板洞运行效果良好。


图2 黄河小浪底孔板泄洪洞典型布置图图2 黄河小浪底孔板泄洪洞典型布置图

在泄洪隧洞(或管道)的进水塔或竖井底部,用一段封闭的竖井形成消力坑进行消能的工程技术措施。水流从消力井顶溢流面或框架型堰顶进入竖井,由于带入了大量空气,使得竖井中水流充分掺气,跌至井底消力坑后,经过水体的相互碰撞、漩滚,消除大部分余能后,再通过隧洞(管道)下泄。这种消能方式具有布置灵活、消能率高、抗空蚀性能强且投资省等特点。对于完全淹没竖井连接消力井的泄水道,消能率达30%~50%,而自由掺气消力井消能率可达80%以上。

通过设置气旋器等措施,使水流在泄洪洞内产生旋转运动,从而达到消能的目的。旋流式消能工一般由引水道、旋转水流发生装置、消能段和出水道4部分组成。旋转水流发生装置有旋转水流阀门、切向旋转进水器、螺旋进水器等。旋转水流发生装置可以布置在泄水道的前端、中端和末端。旋转水流可以控制在水平洞内运动,也可以控制在竖井内运动。在消能段两股水流形成汇交旋转水流,汇交方式可分为同轴汇交和异轴汇交两种,当旋转水流汇交时,可以同向旋转,也可以相反方向旋转。旋流消能种类很多,有单旋和双旋消能方式。在工程上较实用的是单旋消能工,即竖井旋流洞和水平旋流洞。

旋流式消能工主要通过旋转水流的高速旋转,利用水流层间的紊动、剪切作用和旋涡消耗水流能量;另外,旋流的掺气作用使水流变为二相流,增加了气水紊动强度,从而有效地消刹能量。旋流式消能工具有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消能率高等优点。

旋流式消能工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意大利、法国、苏联和印度得到较多应用,包括苏联的切尔麻姆、土波兰格水电站以及印度的特里水电站。中国的沙牌水电站导流洞改建为旋流竖井泄洪洞,最大泄量245立方米/秒,总水头约90.0米,涡室和竖井直径分别为10米和6米,竖井下部开挖5米深的消力井,洞内消能率约为80%。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导流洞改建竖井接水平旋流泄洪洞方案(图3),最大泄量1130立方米/秒,总水头约110米,竖井和水平旋流洞直径分别为9.0米和10.5米,洞内消能率约为85%。两座电站的旋流式消能工均取得了较好的消能效果。

图3 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剖面图图3 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剖面图


  • 郑林平,李岳军.水工隧洞内消能工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水力发电,2006,32(9):81-8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