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绘图人员利用田野考古制图形象的记录和说明考古材料,将遗迹、遗物的外在形状和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和文化特征完整地表达出来,以供考古学研究。由于考古图样精确、清晰,并能直接度量遗迹、遗物的尺寸,给考古资料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有文字和照片所不能取代的功能。
20世纪初,考古绘图伴随现代考古学一起从西方传入中国,这一时期先后绘制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安阳发掘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等考古发掘简报、报告中的插图,多为配置合理、测量精确的正投影图,也有素描写生、刻画细致的透视图,奠定了中国考古绘图行业的基础。195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技术室绘图组,并先后绘制了一批重要的田野发掘报告的插图,出版的《考古学基础》(1958)和《考古工作手册》(1982)对考古绘图所应用的投影法、器物图的起稿清绘方法、遗迹图与地层图的画法也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1993年,中国第一部专业的考古绘图教材《考古绘图》出版,对中国的考古绘图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21世纪以来,考古绘图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阶段,2009年出版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对绘图作了相关规定,2012年制定的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田野考古制图》(WW/T0035-2012)首次建立起中国考古绘图行业的专业标准规范;自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考古绘图培训班,为全国文物考古部门培养绘图专业技术人才。
考古绘图的任务是绘制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报告所需要的各种考古图样,其中一部分遗迹图以国家基本测绘图或卫星影像图为底本进行简化和清绘,另一部分遗迹图由考古测绘和考古绘图先后绘制完成,遗物图则均由考古绘图测量绘制。考古绘图作为考古研究沟通和交流的技术语言,和测绘制图、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建筑制图一样有统一的标准,以保证表述和传达信息的准确性。《田野考古制图》从正投影、基本规定和图样画法三方面对考古绘图行业的统一制图做了规范:明确了中国考古绘图主要使用多面正投影的第三角画法,规定了考古图样的图纸幅面、图框、图例栏、图样说明、比例、指北针、字体、图线、图样的精确度,规范了视图、剖视图和剖面图、剖面区域的表示法、复原图和展开图的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简化表示法、尺寸注法、图例。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字摄影制图、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日臻成熟,推动了考古绘图领域的技术革命,计算机制图逐步取代纯手工绘图成为趋势,数字化考古图样已成为考古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技术语言和交流方式。考古绘图方法在传承手工制图的基础上,渐渐向手工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使考古绘图的方法与技术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数字化、多样化,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