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图谱源自地学信息图谱并借鉴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景观制图实验、图谱概念提出、图谱方法的应用与景观图谱方法论的形成。
“图谱”兼有“图形”与“谱系”双重特性。“图”主要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也包括图像、图解等其他图形表现形式。“谱”是众多同类事物或现象的系统排列,是按事物特性所建立的系统或按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亦称“谱系”。图谱是同时反映与揭示事物、现象空间结构特征与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的空间图形表现形式。
陈述彭2000年在其专著《地学信息图谱研究》中提出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是实现景观图谱构建的基础;廖克2001年发表论文《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设计和建立的原则与方法》,归纳景观图谱的技术流程,包括图像扫描、图像配准、数字化、拟定界线、卫星影像综合判读分析、建立属性指标体系与数据库结构、对景观类型赋属性、提炼图谱地理分布规律等。
景观图谱研究的关键因子包括尺度性因子、层次性因子、时态性因子、抽象度因子,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综合。景观图谱被应用于景观生态学的诸多方面,如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生态景观图谱等自然景观图谱,历史建筑、道路等人文景观图谱。景观图谱能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分析研究各种景观基质、景观斑块、景观类型等景观要素所表现出来的时空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相似性等特征,建立不同的景观图谱序列,揭示景观变化的规律,为景观规划和管理提供可视化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