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净化效应类型包括水土,根际等复杂界面的滤过过程以及生存于其间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物理效应主要是湿地的过滤、沉积和吸附作用。化学效应主要是为吸附于湿地孔隙中的微生物提供酸性环境,对水中的重金属迁移转化和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作用。生物效应包括微生物效应、底栖动物效应和大型植物效应,微生物效应是湿地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底栖动物效应是湿地底栖动物通过取食作用减少水中营养物质,如低等藻类、有机碎屑、无机颗粒物等,从而净化水质的效应;大型植物效应是大型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水体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的效应。
湿地净化过程包括:①沉积过程,即污染物质中的悬浮颗粒或胶体沉降于湿地基质中的过程。湿地中水的流速、颗粒沉积速率、滞留时间、深度和温度等决定沉积过程。②滤过过程。当水流经沉水植物和根系较密集的湿地时,悬浮固体被滤过。③吸附过程。由于作用力的不平衡,溶解颗粒将自身吸附到湿地表面区域,污染物则黏附到湿地土壤和植物上。④沉淀过程。湿地中去除磷的主要方法。无机磷能和溶解性铝、铁、钙及矿物质形成沉淀物储存在湿地土壤中。此外,一些微量重金属元素也会发生沉淀过程,如汞、镉等。⑤生物化学转化过程。通过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化学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污染物化合物发生形态转化,此过程通常需要微生物做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