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法学 . 法学 . 经济法学 . 经济法 . 消费者保护法

消费者

/consumer/
条目作者金福海

金福海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520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52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人。

英文名称
consumer
所属学科
法学

各国法律对消费者概念的界定不完全相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消费者的界定是“为了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欧盟的界定是“基于行业或职业之外的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私人”。英国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的界定是“消费者通常是出于私人使用或消费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布莱克法律词典》的定义是“所谓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之人,亦即购买、使用、持有及处理物品或服务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专门的定义,但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消费者的界定须满足三个要件:

①从事消费活动。只有从事消费活动的人,才能取得法律赋予的消费者资格,才能享受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获得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即消费者的身份是通过实际消费活动取得的。消费活动包括购买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等活动,即自然人必须有购买、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才能取得消费者的资格。

②消费目的是为生活需要。生活消费,指为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行为,既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费,也包括接受职业培训等发展型消费,还包括文化旅游等精神享受型消费。只有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而进行消费的人,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才能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从事生产消费的人,法律上也视为消费者,这是法律为保护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而作出的例外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62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③消费主体是自然人(个人)。通常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法律上的消费者,单位一般不能作为法律上的消费者。多数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应是个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无明确规定,但多数观点认为消费者应限于个人,不包括单位。之所以限定自然人作为消费者而将单位排除在外,原因在于:通常只有自然人才有生活消费的问题,单位消费一般都属于生产消费。即使单位存在生活消费,但最终的消费主体仍然是自然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特别法律,通常情况下,作为自然人的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的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法律给予特别保护。单位作为交易一方当事人,与经营者进行交易并不处于弱势地位,适用一般的市场交易规则即可,无须给予特别保护。因此,单位一般不属于法律上的消费者。当然,如果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 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