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的液体主要来自血浆,含有少量蛋白质,并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可引起浆液性炎症的原因主要有:烧伤、烫烧、强酸、强碱、某些细菌毒素以及蛇、蝎、蜂毒等所致。
浆液性炎常发生于黏膜、浆膜、滑膜、皮肤和疏松结缔组织等部位。发生于黏膜时,又称浆液性卡他性炎,“卡他”是指渗出物沿黏膜表面顺势下流的意思,如感冒初期,鼻黏膜排出大量浆液性分泌物。发生在浆膜时,渗出的浆液积聚在浆膜腔,被称为积液,如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引起胸腔积液。发生在滑膜时,可引起关节腔积液,如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在皮肤时,浆液性渗出物积聚在表皮内和表皮下可形成水疱,例如Ⅱ度烧伤及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水疱。浆液性渗出物弥漫浸润疏松结缔组织,局部可出现炎性水肿,如脚扭伤引起的局部炎性水肿。渗出的浆液量少时较易被吸收,不留痕迹,对机体影响小。但是量过多则可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如喉头浆液性炎造成的喉头水肿可引起窒息;胸膜和心包腔大量浆液渗出可影响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