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种类多样、个体增大、形态各异、结构复杂,有30多种。这一化石组合最早由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R.C.斯普里格[注]于1947年发现,之后,其中的个别化石分别在中澳、西南非、英国、瑞典、西伯利亚北部、纽芬兰、中国等地先后发现,但均不如埃迪卡拉地区的丰富多样。直到2014年,中国学者陈哲等才在中国湖北宜昌地区晚前寒武系灯影组中下部板片状含泥质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类型多样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关于这套化石的属性,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水母类、水螅类、锥石类、真水母类,环节动物多毛类以及节肢动物,因此,就直接称之为埃迪卡拉动物群,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特殊类群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人类尚未认知的疑难类群,因而称之为埃迪卡拉生物群。无论如何,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①这些都是生物化石,因此,称之为埃迪卡拉生物群比较合适。②该生物群在地球生物圈的出现并且繁盛,展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动物黎明时刻的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