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戏剧学 . 外国戏剧 . 德语戏剧 . 人物

基普哈特,H.

/Heinar Kipphardt/
条目作者叶廷芳

叶廷芳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80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8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22-03-08~1982-11-18)    

德国剧作家。

英文名称
Heinar Kipphardt
出生日期
1922-03-08
出生地点
西里西亚地区的海德尔斯多夫村
国籍
德国
去世日期
1982-11-18
去世地点
慕尼黑附近的安格尔斯布鲁克村

生于西里西亚地区的海德尔斯多夫村,卒于慕尼黑附近的安格尔斯布鲁克村。其父曾被纳粹集中营关押多年。大学年代攻读哲学、戏剧和医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入伍。1949年从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迁居民主德国,1950年起任东柏林德意志剧院剧目主任。1953年获民主德国国家奖。1959年再返联邦德国,任杜塞尔多夫剧院剧目主任。自1960年始在慕尼黑专事写作。1964年获G.豪普特曼奖。曾任慕尼黑话剧院剧目主任(1970~1971)。被解聘后继续行医和写作。

  基普哈特的文学创作涉猎多种体裁,而以剧作见长,多以现实和清算法西斯统治为题材。《急寻莎士比亚》(1953)通过对一个剧院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针砭官僚主义的弊端。《约·罗伯特·奥本海默案件》(1964)使其声名享誉欧洲,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文献剧三位代表作家之一。剧作以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因拒绝接受氢弹制造的领导职务而遭受迫害为素材,揭露20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的政治偏见。电视剧《患精神病的诗人亚历山大·迈尔茨的一生》(1976)改编自他的长篇小说《迈尔茨——一个艺术家的生涯》,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在此剧中发挥了他作为精神病医生的职业特长。这一题材还被作者写成舞台剧、广播剧和诗歌。他最后的剧作《艾希曼兄弟》(1982)也是一部成功之作,再一次采用文献剧的手段,清算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罪行。由于他在1982年去世,未能欣赏到剧目在1983年的首演。其他剧作还有《阿洛依斯·皮翁泰克的奇异升迁》(1956)、《斯密尔先生的椅子》(1958)、《将军之狗》(1962)、《约埃尔·勃兰特》(1965)、《头头被杀之夜》(1967)等,有《剧作集》二卷。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