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人,生于浙江台州,卒于杭州。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地球物理地质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计算地球物理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古地磁学专著《古地磁学概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地磁研究工作。
20世纪60~7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坐标网的方法,将数学上无法用许克变换的任意地形曲线变换为水平线,解决了任意地形磁场、重力场的曲线延拓和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问题,使地球物理场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致力于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是中国最早将有限元法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学者。首次解决计算地球物理中的一些难题,如2.5维电场纵剖面电势的计算、二维大地电磁场地形影响等。国际上最早将力学中的边界单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学者之一,解决了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中的许多难题。如:电阻率三维地形改正、大地电磁场三维地形影响、面激发极化异常数值计算等。将边界元法应用到位场延拓与变换、电阻率法、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大地电磁场和地温场模拟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中。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重磁位场延拓方法的研究,提出位场曲面向下延拓的新方法——插值迭代法,提出新的基于高精度位场曲化平、切割分离、大深度位场延拓的迭代法视密度和视磁性反演方法。
主要著作有《保角变换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古地磁学概论》《地球物理中的复变函数》《地球物理中的有限单元法》《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n geophysics)。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曾获6项省部级奖及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