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灾害强度下,敏感性越高承灾体越脆弱,灾害损失越严重。对于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其生物学特性,农业设施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其物理化学特性,农业系统除上述特性外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由于农业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具有一定适应能力,外部环境尤其气象条件变化有时会诱导敏感性的增强或减弱,如2018年3月下旬中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作物与果树发育提前,抗寒能力迅速减弱;4月上旬气温骤降,并不很强的低温造成了严重的霜冻害。但前期如有抗寒锻炼则损失可大大减轻。
分析评价步骤:①分析承灾体对某致灾因子敏感性构成因素,如农作物对霜冻敏感性与品种特性、发育阶段、前期气温、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等有关。②指标选取要遵循主导性、稳定性、代表性及差异性等原则。③对选取的各指标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差异。④设置各指标及影响因子相应权重值,包括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专家打分法及熵组合权重法等。⑤加权综合评价法(WCA)计算敏感性指数。⑥根据需要对敏感性指数划分等级,包括最优分割法、自然断点分级法等,进行承灾体敏感性区划。
式(1)(2)中为承灾体对某致灾因子的敏感性指数;
为敏感程度指标,
=1,2,3…n;
为敏感性构成因子,
=1,2,3…m;
为指标
的敏感性指数;
为经过标准化的
指标的
因子;
为
指标
因子的权重;
为指标
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