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主要通过编制和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地租、地价、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组织、监督和调控。主要任务是对土地的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不同用途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为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中国颁布了多项相关法律法规,使土地利用管理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且中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土地利用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为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消除土地利用中的相互干扰与不利影响,协调好土地利用中的各种矛盾而对土地利用活动进行的干预。政府制定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时要考虑多个维度,例如,经济效率、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和环境质量。土地管理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下,其所要实现的侧重点不同,但需要兼顾其他目标的要求。
根据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开发的合理控制。因此,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则不同。考虑人多地少的国情,中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为:①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②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③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