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藏书楼。1919年10月,建成图书馆大楼,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1956年,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及92%的藏书随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7年9月,交通大学图书馆随校分设西安、上海两地。1959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独立建校,图书馆相应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2000年4月,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原三校图书馆随之合并重组,规模进一步扩大,合校后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下设钱学森图书馆和医学、财经两个分馆。2019年创新港图书资料中心正式开放,现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由兴庆校区钱学森图书馆、雁塔校区图书馆、创新港图书资料中心三部分组成。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963席。
首页
[{"ID":42427,"Name":"管理学"},{"ID":45702,"Name":"图书馆学"},{"ID":46877,"Name":"图书馆事业"},{"ID":46926,"Name":"中国图书馆事业"},{"ID":46978,"Name":"【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ID":46989,"Name":"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 管理学 . 图书馆学 . 图书馆事业 . 中国图书馆事业 . 【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 .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Library/
最后更新 2024-01-03
浏览 228次
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
- 英文名称
-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Library
- 成立时间
- 1896
- 成立地点
- 上海
- 前身
- 南洋公学藏书楼
截至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约583.6万册(件),国内外电子资源库330个;国内外电子图书超过175.9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2万余种;形成了理、工、管、文、医学、财经为重点的多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注重收藏反映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原版书刊,从创刊号迄今已连续收藏了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期刊。同时,还收藏有大量的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专利文献和视听、缩微资料等,将各类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与揭示,为师生提供一站式学术资源发现、获取服务,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和远程访问服务。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广泛为校内外读者服务,除书刊借阅、参考咨询外,还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培训、专题讲座、专利分析、竞争情报分析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注重新技术应用,搭建了移动图书馆平台和微信平台,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创新性地开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资源流量控制系统,实现了电子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统计分析;构建了本校机构知识库和学者库,有效地保存、管理本校的知识资产;为全球学者、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分析提供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北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陕西省地区中心和陕西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均设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