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总论〕 . 国际关系史

三国同盟(1882)

/Triple Alliance(1882)/
条目作者吴机鹏撰程西筠修订
条目作者吴机鹏撰

吴机鹏撰

程西筠修订

程西筠修订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2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是针对法国和俄国建立的军事同盟。

英文名称
Triple Alliance(1882)
成立时间
1882-05-20
成立地点
维也纳

1879年德奥结盟后,德国宰相O.von 俾斯麦为继续罗织其欧洲联盟体系,进一步孤立法国,又利用法、意两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加盟。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匈。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匈、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是:①缔约国相互维护和平、友好,不参与敌对同盟。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实际指法、俄)进攻,则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③当一大国(实际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匈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条约有效期5年,1887年、1891年、1902年、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这个同盟条约与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同时存在,成为俾斯麦同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国同盟的矛头本是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的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的日趋尖锐,意大利感到担心,从1896年起便采取措施,改善它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