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历史学 . 中国历史 . 元史 . [政治制度]

达鲁花赤

/Daruγachi/
条目作者亦邻真

亦邻真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562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56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蒙古语daruqači(镇守者)的音译。蒙古和中国元朝的官名,为地方、军队和官衙的监治长官。

英文名称
Daruγachi
原语种名称
daruqači
所属学科
中国历史

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

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设有这一官职。征金战争中,成吉思汗曾任命西域人札八儿火者为黄河以北铁门以南都达鲁花赤。蒙古西征,占领欧亚大片土地,在重要地区和城镇,都设置达鲁花赤。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曾由契丹人耶律阿海任达鲁花赤。1257年,蒙哥汗派剌真驸马之子乞𡷫赴斡罗思任达鲁花赤,籍户口,收赋税,签发兵丁,权力极大。

入元以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虽然品秩与路总管、府州县令尹相同,但实权大于这些官员。设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司,也设达鲁花赤。兼管军民的安抚司,大都设有此职。各投下分邑的达鲁花赤则由诸王驸马委派自己的陪臣充任。

蒙古军和蒙古探马赤军一般不设达鲁花赤。其他各族军队除特殊情况外,都在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设达鲁花赤以监军务,品秩与元帅、万户、千户相同。

元朝皇室、各斡耳朵和诸王驸马拥有编户齐民之外的私属人户——打捕鹰房诸色人匠等怯怜口,各设总管府元代的“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印文元代的“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印文或提举司管理。这些府、司照例都设有达鲁花赤。与重要财政收入有关的官衙,如规运所、运粮提举司、茶园提举司、栽种提举司以及各种宝钞库,皆设此职。设达鲁花赤的还有御药院、行御药局、回回药物院、监造金玉宝贝官、御衣局、尚衣局、掌管大寺院财务的各总管府、营缮司、提举等司。

元代达鲁花赤品秩最高曾达正二品(大都、上都达鲁花赤,后降为正三品)。品秩最低的是路府治所的录事司达鲁花赤,正八品。在重要地方和军队还设有副达鲁花赤。

至元二年(1265),元廷正式规定,各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总管由汉人、同知由回回人充当。之后,汉人任达鲁花赤的,便解除官职。在缺少蒙古人时,允许由“有根脚”(门第高贵)的色目人充任。此职的设置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