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曾在天禄阁校书。早年爱好辞赋,辞采华丽,气势壮阔,并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书。
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风”同“讽”。颜师古解释为:“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少也。”扬雄认为,司马相如的赋虽意在讽谏,但其中靡丽之赋“劝”多“讽”少,就像古代淫靡的郑卫之音,只是在曲终才奏雅乐一样,有点轻薄。
后世常用“劝百讽一”指文章本来意在劝诫,但结果适得其反,左思、王勃都继承了扬雄的此类文学观念。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讽谏、劝谏、颂德等,都是说明辞赋功能的理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