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硬性调控主要表现在法律、行政、技术三个层面。在法律层面,通过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惩治非法言论传播扩散,如查禁淫秽书刊,对各类出版物进行整顿,追查谣言,控制谣言传播等,保证健康的舆论环境。在行政层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在传播内容的管制上采取制定规范、事后追惩、约谈关停等手段;在传播主体的管制上,可以采取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实行经营许可制、限制采访权、警告、开除失职人员等办法。在技术层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舆情监测对媒体报道、相关评论进行分析,过滤舆论传播的关键词,统计高频字,自动捕捉敏感字等手段,设置舆论传播的技术壁垒,从而对负面舆论进行限制和规范。
硬性调控对于社会舆论问题能起到设定底线、惩治犯罪的有效作用,具有强制性,能对社会舆论进行根本上的制约,对舆论软性调控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当舆论传播事态发展出现极端态势,危害到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舆论软性调控不足以控制舆论时,必须及时运用硬性调控,保证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保障国家机器运转。但是由于社会舆论传播的复杂性,法律调控的滞后性以及行政调控手段的事先限制性,舆论硬性调控对于调控具体舆论传播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