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文学 . 传播学 . 舆论 . 【舆论历史】 . 清谈 

清谈

/idle talk /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48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4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士林的辩论习尚。

英文名称
idle talk
所属学科
传播学

清谈以探讨人生宇宙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论辩为主要形式。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使得士大夫受到了宦官集团的政治迫害及压制,也让以臧否政治人物为主的清议,转向对于抽象玄理的讨论。清谈的核心内容包括《老子》《庄子》《周易》等“三玄”,重要论题包括本末有无之辩、才性四本之论、自然名教之辩、言意之辩、圣人有情无情之辩等。清谈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驳难式。设有主客双方,由主方先提出观点,客方进行诘问,双方展开辩论,每一个回合称为“一交”或“一番”。往往要经过多个回合,才能决出胜负。②自问自答式。论辩者自为宾主,提出论点,自己答辩。③讨论式。与会者围绕某个观点,逐一发表意见,最后常由一人来收尾。清谈主要局限在士大夫内部,弥合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纷争,它推动了学术的自由论辩和争鸣,对汉代以来儒学独尊的局面发起了挑战,对中国传统思维尤其是理性思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促进了知识界的思想解放。但注重清谈,使得士大夫过于重视抽象的讨论而脱离社会实际,甚至沽名钓誉,一味追求放浪形骸,不理政事,导致对社会政治的淡漠和治理能力的低下,给社会的安定发展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 文子.玄学的清谈形式及其作用.华夏文化,1994,(Z1):69-70.
  • 刘强.从“清谈误国”到文化研究——魏晋清谈研究的历史回顾.学术月刊,2005,(10):66-6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