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卫星进行电视广播包括:①卫星电视分配。利用通信卫星的某些信道,向地球上的特定地区发送电视信号,供较大口径天线的接收站收转,属于固定卫星业务(FSS)。②卫星直播。利用直播卫星的大功率转发器,向地面播送广播电视信号,使广大用户能用较小口径天线的接收设备直接收听收看的广播方式,属于广播卫星业务(BSS)。
卫星电视
利用静止卫星上的转发设备,将上行地球站发射的广播电视信号转发至地球特定地区,并通过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直接接收或转发节目的电视广播方式。
- 英文名称
- satellite television
- 所属学科
- 传播学
- 创立时间
- 1964
1964年,美国使用在静止轨道上的“辛康3”号(Symcom-3)实验通信卫星,成功将东京奥运会的电视画面传送至北美地区,标志着卫星电视广播时代的开始。自1965年美国成功发射“晨鸟”号通信卫星(后更名为“国际通信卫星1号”),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以来,电视信号的转发一直是卫星通信的主要业务。20世纪70年代,采用模拟调频制的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在美国开始,随后在世界各地广为使用。20世纪90年代,卫星电视进入数字时代并获得迅速发展,数字卫星电视传输系统已从DVB-S(数字卫星电视系统)发展到DVB-S2。中国从1985年起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发展迅速,卫星电视广播已经成为覆盖全国的主要广播方式。
卫星电视系统由节目播控中心、上行地球站、通信或直播卫星和卫星电视接收站组成。节目播出中心制作和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光缆或微波等传输设备传送到上行地球站,按所采用的卫星电视信号信道传输标准,对节目码流进行相应的复用、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上变频到C或Ku频段的指定频道上,然后经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定向向卫星发射。通信或直播卫星接收上行信号,并将上行频率转换为下行频率,经功率放大后由星上天线向地面覆盖下行信号。卫星电视接收站接收、解调和解码卫星电视信号,供直接收看或经地面电视网转发。另外,为了保证系统正常通信与广播,还需要跟踪遥测及指令和监控管理子系统起保障作用。
卫星电视信号采用数字方式传输。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传输系统标准有DVB-S和DVB-S2系统。DVB-S系统支持MPEG-2(基于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和语音的压缩标准)传输流,采用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以及级联的卷积码和RS码(里所码,前向纠错的信道编码)的FEC(前向纠错码)方式,在接收载噪比高于误码门限的条件下可以提供准无误码(QEF)质量指标。而与DVB-S相比,DVB-S2系统采用了纠错能力更强的BCH码(一种纠错码)与LDPC码(低密度校验码)级联的FEC(前向纠错码)方式和包括QPSK(正交相移键控)、8PSK(8移相键控)、16APSK(16振幅移相键控)和32APSK(32振幅移相键控)等传输效率更高的调制方式,同时还具有支持多种码流和频谱效率灵活可变的编码调制、自适应编码调制等技术特点。
利用卫星进行电视广播或节目传输,必须根据具体采用的卫星业务,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国际频率划分规则,确定所使用的卫星频段。在频率分配计划中,全世界被分成3个区域,中国在第三区。对FSS,商用通信频段主要采用C和Ku频段。BSS可使用的频段有L、S、Ku、Ka、Q和E频段,其中,Q、E频段为预留给未来BSS专用,另外4个频段为BSS与其他业务共用,Ku频段为BSS优先使用。如第三区,Ku频段BSS下行频率可采用11.7~12.2吉赫,FSS下行频率则采用12.2~12.7吉赫。在频段内还需进行频道划分。
卫星电视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信号质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电视广播方式。中国卫星电视的应用领域从解决电视信号覆盖扩展到教育、对外宣传、公共服务等方面,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射了中星9号直播卫星并自主研发了直播星专用信号传输系统——ABS-S系统(先进卫星广播系统)。中国使用国内通信卫星以DVB-S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利用中星9号直播卫星以ABS-S方式开展“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并向“户户通”延伸。
扩展阅读
- 车晴,王京玲.卫星广播技术.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 杨一曼.直播卫星,为公共服务插上翅膀.卫星应用,2016,(6):46-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