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思恩格斯所作《曼彻斯特笔记》的9个笔记本一道构成了人们理解《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文献,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的重要依据。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3卷。尚无中译本。
1845年2月,马克思离开巴黎移居布鲁塞尔。1845年2~3月和5~7月间,马克思在参加工人运动并同青年黑格尔派展开理论斗争的同时,继续他在巴黎时期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前后写下了6个笔记本的摘录笔记。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提供的文献信息,这些笔记本的主要摘录内容如下:笔记本①:J.-B.萨伊《财富的主要根源》、J.C.L.S.de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部分)、D.尚博郎《论贫困》等。笔记本②:毕莱《工人阶级在英国和法国的苦难》、N.W.西尼尔《政治经济学要义》、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部分)等。笔记本③:F.费里埃《政府在于贸易关系问题上的考虑》、A.de拉博德(Alexandre de Laborde)《共同体全部利益中的协作精神》、R.de萨格拉《加泰罗尼亚的棉纺织工业与工人》等。笔记本④:H.斯托奇《政治经济学教程》(第Ⅲ、V、IV部分)、S.莫尔《论货币》、I.de平托(Isaac de Pinto)《论流通与信用》等。笔记本⑤:C.巴贝奇《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A.尤尔《工厂哲学》、罗西《政治经济学教程》等。笔记本⑥:J.佩基奥《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史》、J.A.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客观对象以及重要性》、J.加尼尔《政治经济学体系》等。这些笔记为马克思制订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并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