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笔记共摘录了23部历史的和国家理论的著作以及发表在《历史—政治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尚无中文全译本,原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2卷。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五本笔记本中,第一本是对法国历史的摘要;第二本与第四本主要是对法国历史的摘录(这两本笔记还带有“关于法国历史笔记”的标题);第三本完全用于摘记英国历史;第五本笔记同样含有法国历史的摘录。属于马克思在《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中所摘录著作的作者有:N.马基雅维利、J.-J.卢梭、C.-L.de S.孟德斯鸠、H.P.布鲁姆、P.达鲁、F.-R.de夏多勃利昂、J.M.拉彭贝尔格、L.兰克和W.瓦克斯穆特等。《克罗伊茨纳赫笔记》明确地服务于解决国家同市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注意三组问题:①与所有制相关的问题,包括它的产生及在人类历史不同时代中的发展,财产关系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影响。②阶级的产生、等级特权的性质以及由封建等级向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的过渡问题。马克思在研究中已注意到,自治的城市公社的组成和市民(中间等级)取代城市居民,是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经济与政治的积极产物。③国家与法的问题,即立法权与行政权问题、与专制主义的形成相联系的官僚机构及其产生的问题、代议制问题和人民主权问题等等。马克思认识到:现代的代议制完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与物质利益,以政治的方式表现了私有制的统治。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者的考证,《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写作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写作直接相关。其中,第四册笔记里的简短“评论”,在内容上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观点相类似。结合二者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研究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提供了思想论据。“在我们一直在研究其结构的政治国家中,独立性就是以不可转让的地产为最高表现的私有财产”;并且“国家制度在这里就成了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对于私有财产和国家关系的考察,构成了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进而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