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 〔基本范畴〕 . 〔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 . 〔现代化理论〕 . 世俗化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
条目作者刘少杰林傲耸
条目作者刘少杰

刘少杰

林傲耸

林傲耸

最后更新 2022-03-10
浏览 340
最后更新 2022-03-10
浏览 34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的过程。

英文名称
secularization
所属学科
社会学

世俗化表示人们不再采用宗教对世界的解释,而是用一种非宗教的眼光关注当下的时代,对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超验的东西从历时(历史)性、经验性和内在性的角度加以考察。

“世俗化”最初在宗教战争中使用,1649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其中世俗化指的是领土或财产脱离教会权力的控制,转移到了世俗的政权机构中。随后,又被罗马天主教教会法所使用,用来表示曾经接受修道院或教会会规的人之回归“世界”,即还俗。最初这两种用法中,“世俗化”指的是排除宗教的影响,用世俗的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

世俗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现象,其发生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是极其多样和复杂的,主要表现为:①世俗化来自宗教内部,即宗教传统中的教义、制度和组织形式中存在着世俗化的源头,同时,宗教教义、组织、仪式、信徒群体的变化体现出了世俗化的倾向。②世俗化来自宗教与社会的互动或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城市化、理性化、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宗教逐渐被科学和理性的术语所代替。同时,宗教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世俗化过程呈现出5个阶段:宗教角色与制度的分化,宗教问题与世俗问题的厘清,超越社会不同部分的利益普泛化的宗教象征的发展,宗教少数派的出现,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的分离。

世俗化过程导致个体心性结构中宗教性的衰退和蜕变,削弱了宗教象征、思想、实践和制度的社会重要性,使世俗生活的诸多领域逐渐摆脱宗教规范和制度的影响,产生结构性的社会变化。具体可以从3个维度来评价:①个体层面的世俗化,主要涉及信仰、价值观,即个体宗教性的衰退;②社会层面的世俗化,主要涉及宗教组织的参与水平、宗教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物质影响力,即宗教影响社会的范围受到限制;③制度层面的世俗化。

从长期的趋势看,宗教的影响在大范围地减弱,但是在一些层面上宗教呈现出强化的倾向,因此,在全球化和多样性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宗教正以新的和不寻常的方式不断应对变化,世俗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的可能。

  • 孙尚杨.宗教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吉登斯 A,萨顿 P.社会学.7版.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