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人口学 . 人口控制论 . 人口思想史

洪亮吉人口理论

/Hong Liangji’s Population Theory/
条目作者周祝平

周祝平

最后更新 2023-10-23
浏览 275
最后更新 2023-10-23
浏览 27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第一个比较全面论述人口与土地数量关系的理论。

英文名称
Hong Liangji’s Population Theory
所属学科
社会学
提出者
洪亮吉
代表作
《治平篇》和《生计篇》

洪亮吉,字君直,号北江,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常州)人,是骈文家,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之一。嘉庆年间,曾因直谏被发配新疆,后遇赦返乡。他目睹政治和社会经济弊端,忧时忧国,写下了大量时政论著。其人口理论尤其被人称道,影响较大,可谓之“中国的马尔萨斯”。

洪亮吉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人口激增的时代。由于土地增长有限,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洪亮吉敏锐地感受到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人口问题在治平时代的重要性。他的人口理论主要体现在其《治平篇》和《生计篇》中。在《治平篇》中,他首先提出“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但是天下长治久安之后必然导致人口激增。他论述了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居住和耕地紧张的矛盾,认为人口“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而新增土地“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他认为天地调剂人口增长的方法不过是“水旱疾疫”,然而受灾的毕竟是少数。君相调剂人口增长的方法只是移民、垦荒、减轻税负、抑制兼并,遇灾害则开仓赈济而已,却并不能阻止人们生育。因此他忧虑长治久安必然导致住房不足、食物不足。在《生计篇》中,他进一步论述了人口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必然性,断言人们生活陷入“终岁勤勤,毕生皇皇”的窘境,不肖之徒、游手好闲之徒一旦遇自然灾害,不会束手待毙,难免铤而走险。

洪亮吉的人口理论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晚清以后,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现代工业发展和人口转变之路,这是他没有预计到的。显然,他的理论局限性在于忽视了土地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和人口自我调节的可能性。

  • 路遇,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