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化 . 社会关系

社会排斥

/social exclusion/
条目作者蒋奖

蒋奖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6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6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

英文名称
social exclusion
所属学科
心理学

西方国家一些研究中也常用放逐和拒绝等术语来指称这一现象,不同术语代表的含义存在细微差别。如社会排斥指个体被排斥、孤立或隔离,有时伴随明确的拒绝声明,有时则没有;放逐指被忽视和被排斥,通常没有过多的解释或明确的拒绝声明;拒绝指个体或群体明确声明自己不希望与某个个体互动。

社会排斥现象存在于人类和非人类的社会性动物中,也存在于整个历史进程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背景中。社会学中社会排斥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例如失业、贫困等现象;心理学中的社会排斥则更多关注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排斥较有影响力的理论观点有3个,分别是K.D.威廉姆斯的需求–威胁时间模型、L.S.里奇曼和M.R.利里的多元动机模型,以及R.F.鲍迈斯特等人的观点。需求–威胁时间模型侧重阐述社会排斥对个体基本心理需求的影响,从受威胁的心理需求出发对个体的行为反应趋向做出预测;多元动机模型强调个体对排斥事件的认知建构与解释将决定随后的主导动机和行为反应;鲍迈斯特等人主要研究社会排斥对归属感、情绪和自我控制的影响。

社会排斥会对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认知方面,被排斥个体智商和测试成绩更低,逻辑推理能力等思维能力下降;在情绪方面,社会排斥会导致消极情绪增加;在行为方面,被排斥个体有时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

  • 程苏,刘璐,郑涌.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905–915.
  • 杜建政,夏冰丽.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心理科学进展,2008,16(6):981–98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